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15日 星期五

    天人合瑞图

    作者:李志强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15日 16版)
    汉画像石《天人合瑞图》,为徐州收藏家傅国锋收藏

        汉代人要比前人更加注重对宇宙观的探索。秦汉时期农业的迅速发展,天文、历法、术数、医学等领域不断取得新成就,促使人们对天人之道,即自然与社会人事之间的种种联系做进一步的探究,并试图从儒家思想的立场出发,探寻“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汉代大一统理论的可行性和必然性。而董仲舒神学目的论宇宙观在汉代宇宙观中具有代表性。

        董仲舒神学目的论宇宙观的核心是“天人感应”说,认为有意志的天通过布祥降灾,人间就会出现祥瑞或者灾异的现象,以对君王及其政治得失做出谴告。汉武帝相信“天人谴告”,但并不是完全放心,于是提出策问:“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缘何而起?”是说夏商周三代帝王受命,他们的符瑞在哪儿?历代灾异出现的原因和情形是怎样的?对此,董仲舒的回答是:“《书》曰‘白鱼入于王舟,有火复于王屋,流为乌’,此盖受命之符也。”谁能当王是天命,并非人能所为,比如今文《尚书》说,白鱼跃入武王的御船,有火光闪耀在王宫,火光飞到天上化为太阳。这些都是武王领受天命伐纣的征兆,是顺应天意的“受命之符”。“受命之符”也叫作“天瑞”“符瑞”。董仲舒所说的“受命之符”,不仅是帝王希望得到的,也是广大老百姓所企盼的。汉画像石《天人合瑞图》就是以“符瑞”的形式表现神学目的论思想的艺术作品。

        在画面的右下方,有一人正襟危坐,此人正是墓主本人。在他的视野中,展现出各种符瑞,一派盛世祥和的景象:

        在天上,“赤鸟衔圭”美丽端庄。它昭示着远古的传说:“赤鸟衔圭,降周之岐社,曰:‘天命周文王伐殷有国。’太颠来宾,河出绿图,地出乘黄。”(《墨子·非攻下》)是说“赤鸟(即凤鸟)衔圭”、“河出绿图(即河图)”等祥瑞的出现,都是上天为周文王战胜殷商所降“受命之符”。圭即圭表,是古人观日测时、测量天地的工具,因此也是阴阳的标志。在天际,羽人手捧食品,神鹿回首相望,鸟儿自由飞翔,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

        在地下,一棵扶桑神树屹立。郭璞《玄中记》云:“天下之高者,扶桑无枝木焉,上至天,盘蜿而下屈,通三泉。”传说扶桑树是连通神界、人间、冥界的门户。树上有一窝雏鸟嗷嗷待哺,母鸟慈爱备至,口衔虫子来喂食。《左传》云:“慈者爱,出于心,恩被于物也。”是说慈是一种发自内心本能的爱,慈爱恩惠于万物。“飞翔羽翮为阳,阳气仁,故乌反哺也。”(《春秋运斗枢》)雏鸟长大后又衔食哺其母,鸟儿尚知感恩何况人矣?此情明于哲理,才有了“反哺之恩”这个成语,于是“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佳话流传于世。在扶桑树的周围,有青龙白虎二神护佑,有持戟张弩的武士保卫,寓意神圣不可侵犯,天下太平。

        《白虎通·灾变》云:“天下太平,符瑞所以来至者,以为王者承天统理,调和阴阳,阴阳合,万物序,休气充塞,故符瑞并臻,皆应德而至。”反之,“天所以有灾变何?所以谴告人君,觉悟其行,欲令悔过修德,深思虑也。”天降符瑞,是褒奖君主治国有方;天降灾异,则是对君主失政的警告。这种制约皇帝、稳定社会、安抚民心的“神道设教”体系,成为当时流行的社会意识形态,也是汉代天人之道的重要内容。

        作为汉代的艺术家,画像作者以“赤鸟衔圭”表现天道(即阴阳之道),以“母鸟衔食”表现人道,上下呼应,相得益彰,神树扶桑将其连接,诸符瑞浑然一体顺理成章。符瑞成为天人之际的媒介和工具,在构建“天人感应”理论体系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符瑞作为艺术作品,既美观又直观,极大地迎合了统治阶级宣传治国理念的需求,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在当时宣传媒体匮乏的情况下,起到了“言不尽意,立像尽意”和寓教于乐的作用,是难能可贵的。《天人合瑞图》是以汉代哲学思想为艺术创作题材的代表之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