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15日 星期五

    海草房

    作者:孙晶岩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15日 13版)
    作者家的海草房

        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自己的田园梦,我的家乡位于山东荣成海滨一座古老的渔村,那里有一种极富地方特色的民居——海草房,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70多年前,当过海员的爷爷回到家乡,买来上乘的石材和木料,从浅海打捞海草,带领全家人自己动手在家乡盖了五间海草房。房屋结构颇为奇特,青花石古朴,青砖厚拙,海草素雅,门窗和房梁都是自己手工制作,屋里设计了一个地窖,冬天可以储存蔬菜、水果,山墙上还镶有“拴马石”,可以拴牲口。

        爷爷、奶奶、伯伯、爸爸和姑姑当年就居住在这个渔村,这是我们家的根,是血脉的源头。爷爷热爱荣成,用当海员的积蓄供养三个孩子读书,三个孩子就是从这里参加革命,考取大学,成为领导干部和工程师。这栋祖宅洒下了我祖辈的汗水,承载着我祖辈的心血,彰显着我祖辈的智慧,记录了我祖辈的印迹。

        海草房是荣成沿海地区的传统民居,砌青砖为墙,苫海草为顶,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生态民居之一。在原始石块或砖石块混合垒起的屋墙上,有着高高隆起的屋脊,灰褐色的干海草层层叠压,自然弯曲下垂,苫成50度角的屋顶,酷似人字形,有的用渔网绷紧海草,宛如女人头上的发网。屋脊高耸,远远高于普通的砖瓦房。海草房外表粗犷朴拙,其实冬暖夏凉,非常宜居,我特别喜欢住家乡的海草房,睡农村的土炕,吃家乡的饭菜。

        近年来,全国到处都在刮破坏古村落、拆毁古民居的歪风,冯骥才亲口告诉我,从2010年至今,每天有80至100个古村落从中国的版图上消失。拆毁古村落的歪风甚嚣尘上,我的家乡也未能幸免,一些人嚷嚷着赶紧拆掉海草房。

        经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年久失修,我家的老宅屋顶有些漏雨,院落有些破败,我打算回故乡收拾祖宅,有人劝我:你不会烧柴锅,不习惯旱厕,更不习惯没有洗澡设备,农村的房子有啥好住的,干脆扔在那里等待旧村改造算了。

        我对这个建议投了否决票,决心重修海草房。如今会苫海草的师傅已经年逾古稀,再不继承,这门手艺很快就会失传。因此,我要做的事情不仅是简单地重筑老宅,而且是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古村落。

        我把想法告诉表弟,这个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的高才生,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攻读建筑学博士时看到了欧洲人保护古建筑、古村落的大量先例,我们一拍即合,决定忙里偷闲回家乡干一件“傻事”。

        考虑到家人对这所祖宅的深深眷恋,所有的设计思路尽可能地以保留原有建筑风格为主,在不失原有海草房风格的前提下,用现代设计的元素,优化老宅内部各功能区域间的空间组合,达到最适宜居住生活的改造目的。

        老宅是破旧的,因多年无人居住,敞开的院落里、屋子里堆放着散乱的碎石,墙体严重剥落,尤其是红砖砌成的部分,在海风的侵蚀下变得残缺衰败,最具特色的海草屋顶也因为缺少人烟而显出些许憔悴。

        屋顶修缮后,我们着手开始进行外墙与门窗的修复。这座老宅的外墙大体由基石、青砖与红砖三种建材构成,为了维持老宅原貌,最为理想的是青灰老砖,但目前在农村很难找到,我们无奈只能用新的青砖来代替。

        考虑到防潮功能,我们用硅藻泥来涂抹墙面。院落内外,我们以鹅卵石铺地,既美观又可以控制杂草生长。光脚在上面行走,还可以按摩脚心穴位。

        我们在院子里种了石榴树,挂上渔网等渔具,返璞归真。老宅院子里藏着一口老井,虽然村里已经用上了自来水,但我们还是保留了这口老井,并且复原了压水机,希望让来这里暂住的孩子们体验一下以前居住在这里的人是如何打水的,告知他们生活的不易,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老宅的厢房屋顶原来是平顶,便于晾晒粮食。由于房屋的功能发生变化,表弟重新设计了一个休闲观景屋顶,可以通过南院墙的楼梯直接登上去,既增加了院内的竖向空间,又增加了院子的趣味性。屋顶上铺了一层白石子,并用铁格栅固定。家乡的村落自然生态极好,没有雾霾,无花果和酸枣树探头探脑地伸进屋顶平台。傍晚,我们坐在那里乘凉喝茶,海风习习,笑声阵阵,树影婆娑,抬头仰望星空,海上生明月,月亮离人很近,仿佛是一个巨大的金盘悬挂在头顶,金黄耀眼,伸手就能摸到;银河好像一条注入牛奶的河流在眼前流淌,我分明看到了牛郎与织女相会的鹊桥;久违的星星明亮清晰,调皮地眨着眼睛,星光灿烂,真想抓一把星星攥在手里把玩,那是不可多得的享受。

        室内装潢也非常关键。表弟用桑拿板吊顶,并挂上极具设计感的灯具。客厅地面全部采用仿古地砖,美不胜收。我和表弟买了一堆朴拙的木质家具,既体现了厚重、沉稳的老宅文化特质,又保留了农村质朴、简约的室内风格。细节决定成败,我隔三岔五地去逛市场,窗帘选择蜡染布,草编挑选山东农家风格的造型,海螺、海星、海草、剪纸、蒲团、玉米、辣椒、布艺鱼……我们的老宅就是一首甜蜜的诗歌,一个温暖的巢穴,一瓶陈酿的老酒。

        我们修建了两个卫生间,安装了抽水马桶,还建了两套太阳能洗澡设备,一个在室内,一个在室外,从海边游泳归来,站在自家院子里淋浴冲洗沙子,享受阳光、沙滩、海浪的抚慰,别提有多惬意了。

        我们还建了厨房,烹饪农家饭菜。复建的海草房修得很漂亮,将保留乡土特色与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所有来参观的宾客都竖起大拇指,书法家朋友给我们赠送了书法作品,画家朋友送来了画作,我还淘了几个瓷瓶摆放在堂屋里,煞是好看。

        房子修好后,我们来到了爷爷、奶奶的坟前,向他们禀报。我们修海草房的行动正是为了纪念爷爷奶奶,寻根问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考证,自新石器时代到20世纪中期,海草房一直是荣成沿海民居的首选,是荣成沿海极其古老的民居标本。它与这里的人类繁衍、自然变化、社会变迁、朝代更替有直接的关系,与荣成的政治、经济、文化、海防、城乡建设等发展密不可分。每一幢海草房都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生动故事,每一幢海草房都是一段荣成居民居住生活历史的见证。这个在荣成沿海特殊的自然环境、生态资源和人文历史中产生和延续下来的民居形态及其精神内涵,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村落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家园。难以计数的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都在村落里,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根性和多样性都在村落里,保护古民居可以为传统村落留住“乡愁”。坐在老宅里,查阅荣成历史,听家乡人讲述荣成渔村的变迁,其乐融融。

        现在越来越多的古村镇在商业开发中变味儿了,失去了原来的面貌。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传统村落在消失。乡愁是一枚邮票,我们想要修缮的不只是海草房,而且是渔家的海洋文化,是百年的历史和乡愁。

        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海草房是夏天消暑的最佳居所,房子建好后,我和妹妹、妹夫、表弟、外甥成了老宅的第一批住户,大家回归自然,笑逐颜开。表妹从美国回国探亲,我带她到老宅居住,深切体会到海草房的妙处,三伏天不用开空调仍然凉爽宜人。我们逛海岛、游海滩、戏海水、吃海鲜,乡亲们这个送上一把新摘的蔬菜,那个送上一盆新鲜的无花果。我在老宅里用家乡饭招待她,她高兴地合不拢嘴,还拍摄了老宅的视频,说要带给美国的朋友看看。

        我家附近有个天鹅湖,每年冬天,有上千只天鹅从西伯利亚前来过冬,天鹅很灵敏,哪里生态好就往哪里飞,不需要签证和护照。家乡人热爱飞禽鸟兽,没有人去伤害它们。

        自从我家修缮了老宅后,周围一些原来打算拆掉海草房的人家也纷纷效仿,很多人家都重新加固了房顶。当地领导了解到情况后,亲自到我们村看望,我有感而发对他们说:“从官方到民间,保护传统村落的意识还不够强,也容易受外界干扰。咱们千万不要拆掉海草房,中国不缺少高楼大厦,缺少的是传统民居,北京拆掉了四合院和胡同,老北京的味道没有了;荣成如果拆掉了海草房,荣成的味道就会消失,我在老宅里能够感受到原生态的美,一定要保护古村落!”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老宅是诗意的栖居,乡村是灵感的源泉。

        文化的传播是心灵的传播,作为一名中国作家,我最大的愿望是保护好中国的文化遗产,把中国文化做精、做深、做细,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作者为报告文学作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