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共进口大豆8169万吨,其中大部分属于转基因大豆,进口转基因大豆接近国内总产量的7倍。
4月13日,农业部召开发布会,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孔明对转基因问题进行了权威回应。
一问: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提到转基因,最近网上流传的一首打油诗指出,我国目前的小麦、水稻、水果和蔬菜,蔬菜包括胡萝卜、番茄、土豆、彩椒等一些品种都是转基因食品,提醒消费者不要购买转基因食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吴孔明回应表示,转基因作为一项技术是中性的,这个中性的技术研发出来的产品需要进行一系列安全性评价。只有经过安全性评价的转基因产品才能上市,经过安全性评价以后审批上市的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相应配套制度的规定,我国对转基因产品实行严格的分阶段评价制度。
“这一评价制度从实验室研究阶段到小规模中间试验、大规模‘环境释放’、生产性实验、安全证书申请五个阶段评估,这在国际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就跟小孩上学一样,一级一级向前走,每一级考试不及格,就会被终止。”吴孔明说,中国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评价,不管是从技术标准上或者是在程序上都是世界上最严格的体系。
目前,全球主要商业化转基因农产品包括两类,一类用于害虫防治,一类用于除草剂的利用。“人们都会产生这样的疑虑:害虫防治的转基因产品能够杀死昆虫,会不会对人体带来影响。”吴孔明指出,实际上,杀虫剂有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两种类型,生物农药中的细菌和病毒只感染昆虫,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是没有影响的。
二问:市场上转基因产品有哪些?
农业部表示,目前我国已批准发放了转基因棉花、番木瓜、水稻、玉米等作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以及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甜菜进口安全证书。
“虽然我们发放的安全证书,安全性是有保障的,但在我国商业化种植还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进口安全证书的品种还需要获得生产应用安全证书;二是主要农作物还需要按《种子法》的规定通过品种审定;三是种子生产经营者还需要经过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同意才能生产经营。”廖西元指出,基于我国现有转基因大豆、玉米、水稻研发状况,以及产业需求,我们目前还没有批准商业化种植。
吴孔明具体分析指出,我国的转基因产品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我们自己种植和生产的;另外一类是从国外进口的作为加工原料的产品。“目前在我国市场上流通的转基因的相关产品,就是我们批准种植的和批准进口的这几种作物,其他是没有的。网上传播的小麦、水稻、水果,以及番茄、大蒜、洋葱、紫薯、土豆、彩椒、胡萝卜等蔬菜,都不是转基因品种。”吴孔明说。
三问:中国转基因技术推广有无明确路线图?
一方面,专家明确指出,转基因技术是安全的,另一方面,我国对转基因依然加强监管和限制。未来,农业部对于中国的转基因技术推广有没有一个明确的路线图?
廖西元表示,对于推进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我国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安全评价和安全管理,获得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同时,将按照非食用、间接食用和食用的路线图,首先发展非食用的经济作物,其次是饲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再次是一般食用作物,最后是口粮作物的转基因产品;我国将充分考虑产业需求,重点解决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抗病、抗虫、节水抗旱、高产优质等瓶颈问题。
“‘十三五’期间,农业部将进一步聚焦转基因战略重点。一是以核心技术为主的抢占科技制高点战略,要瞄准国际前沿和重大需求,克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育种价值’的新基因。二是以经济作物和原料作物为主的产业化战略,加强棉花、玉米品种研发力度,推进新型转基因抗虫棉、抗虫玉米等重大产品的产业化进程。三是以口粮作物为主的技术储备战略,要保持抗虫水稻、抗旱小麦等粮食作物转基因品种的研发力度,保持转基因水稻新品种研发的国际领先地位。”廖西元说。
(本报记者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