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12日 星期二

    强国密码

    开启迈向人才强国的决胜阶段

    作者:吴江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12日 16版)
    CFP

        “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央颁布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制度成果,也是全党全社会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总结。

     

        《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未来五年我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将产生重大突破,预示着我国从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进入了决胜阶段,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攻坚战。

     

    1、创新人才理论

     

        改革的顶层设计源于人才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

     

        自2003年中央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以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践就不断催生人才理论创新,而每一次重大理论突破又引领改革不断深化。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先发展、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四个不唯”、坚持“以用为本”等科学人才理论的创新,对十多年来的人才事业发展和体制机制改革起到了重大的指导作用。

     

        此次《意见》的改革设计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目标,创造性地提出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的构想。把人才发展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框架中来,这是人才发展理论的又一个重大突破,其改革意义十分深远。人才治理的概念应归属为社会治理的范畴,笔者理解其含义为,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下,要充分发挥人才主体的决定作用,激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实现人才发展的共治共赢共享。

     

        《意见》中把“择天下英才”改为“聚天下英才”,一字之差,体现了管理与治理的重要区别。人才治理的抽象内核,就是社会每一个人,都有成才的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每一个人才也都有施展才华的自由和创业创新的权利。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的目的,就是使人人有享受这些权利的制度和文化环境,而不仅仅是选拔发现、培养使用、激励保障这些具体用人政策的完善。因此,推进人才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的重点就必然包括了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发挥市场在配置人才资源中的决定作用,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完善人才公共服务、纠正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促进人才发展与五位一体建设的深度融合、主动参与国际人才竞争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一理论创新将会持续创造出最具活力和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2、遵循人才规律

     

        改革的路径选择在于对人才发展基本规律的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工作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准确把握这两个基本规律,是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成功的关键。

     

        我国虽然是人才资源大国,但受计划经济体制惯性的影响,人才市场配置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制度性分割严重。政府干预过多,且政出多门、力量分散,特别是各类人才经费、项目、评奖交叉重叠,项目“短平快”、资金“散乱弱”,对人才难以起到有效激励。科研评价急功近利,违背人才成长规律,很多人才忙于争课题、争项目、应付考核,难以潜下心来做研究工作。这种违反人才发展规律的行政化、官僚化模式,是导致我国长期陷入人才资源“大而不强”困境的体制原因。

     

        人才资源“大而不强”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高精尖人才不够用,基层人才不适用,许多人才积压不被用的状况长期并存叠加。人才发展的危机就在于此!

     

        《意见》正是针对这些体制弊端和机制障碍,提出了到2020年的改革目标,要求人才管理体制更加科学高效,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更加完善,全社会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氛围更加浓厚,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政策法律体系和社会环境。只要我们以科学态度推动人才发展事业,遵循好人才发展基本规律,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就能够打好改革这场攻坚战。

     

    3、服务发展大局

     

        改革的成效好坏取决于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意见》从管理体制改革到培养支持、评价、流动、激励、引才用才、发展保障等六个方面机制改革,全面作出了部署,画出了改革路线图,给出了完成时间表。如何改出实效?《意见》提出了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就是促进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可以说,这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牛鼻子,服务发展大局,改革才有红利。

     

        长期以来,很多地方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扣得不紧,支撑不足,甚至出现了“两张皮”现象。提高融合度关键在于党和政府领导的重视,要让人才发展的软任务变成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指标。《意见》提出将人才发展列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实施重大国家战略、调整产业布局,与人才发展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包括提出了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建立军地人才、技术、成果转化对接机制。同时,要加强各行业、各领域人才工作力量,强化职责任务,鼓励支持各地各部门开展差别化改革探索,开展人才管理改革先行先试工作。

     

        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是人才贡献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检验改革成效的试金石。发挥好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成人才多元治理主体的责任共同体,就一定会做好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

     

        (作者系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