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10日 星期日

    贫困村脱贫记

    作者:本报记者 宋喜群 本报通讯员 李莎莎 胡影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10日 03版)

        日前,记者来到甘肃省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和东乡县高山乡布楞沟村,看到的是宽阔的马路,村委会前平整的广场,广场上有健身器材、篮球场等基本公共设施。村委会旁边有新建的小学和幼儿园,里面塑胶操场、大型玩具、跷跷板、电脑、音乐教学器材等一应俱全。真的很难想象,几年前这两个村还都是贫困村。

        在元古堆村村民郭连映家里,同行的副乡长告诉记者,郭连映曾经怀疑过精准扶贫政策,也不配合村委会的工作。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几年来,村里和家里的实际变化,改变了他的想法。郭家的屋子由土坯房、篱笆墙变成砖瓦房、砖墙,家里水电都通了,家具电器齐全,郭连映也由不配合转变为特别支持村里的工作,打扫卫生等义务劳动都积极主动去做。说到这些,郭连映不好意思地说:“现在条件都改善了,自来水在家里特别方便,有了太阳能热水器,冬天可以随时洗澡,热水器是政府免费给的,我就出点材料费,幸福得啊像城里人一样。”幸福的郭连映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说,现在家里的五亩地种百合、党参,有一定经验后准备承包村里的土地扩大规模种植,多赚点钱。

        在渭源县元古堆良种羊繁育专业合作社,记者见到正在照顾小羊的何贵生,他在合作社学习养羊技术已4个月,每天早上6点到晚上11点,边工作边学技术。他准备把在这里学到的养羊技术用到自己办的胜发专业合作社。49岁的何贵生笑眯眯地告诉记者:“心里高兴啊,生活水平好了,有技术,日子会过得越来越好。”

        在布楞沟村,记者来到马大五德的养殖场时,正赶上他给客商送羊。从2015年9月份到现在已经出栏2500余只羊,获利40万元左右。“我16岁就外出打工,没少吃文盲的亏,现在村里有了好政策,路修好了,自来水也喝上了,我就决定回来办养殖场,也可以带动村里其他人一起赚钱,这也是我从小就有的梦想。”马大五德说。

        据了解,布楞沟村2012年人均纯收入仅为1624.1元,贫困面高达96%,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460元。2012年底元古堆村人均纯收入1465.8元,2015年底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26元,都实现整村脱贫。

        (本报记者 宋喜群 本报通讯员 李莎莎 胡影)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