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第一部由中国全额投资的好莱坞大片《游侠学徒》在杭城启动。
影片编剧和导演是以《撞车》获得奥斯卡最佳编剧的保罗·哈吉斯,投资方则是杭州华风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这也成为第一部由中方全额投资、好莱坞班底制作的电影项目——从观望、学习,到通过资本运作打造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化故事,在电影全球化征程里,中国电影又主动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杭州无疑走在了这个方阵的前列。
据统计,2015年,杭州市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2232.14亿元,同比增长20.4%,占杭州市GDP比重高达22.2%。
作为杭州第一大支柱产业,文创产业正引领着一座城的美丽蝶变。
文创产业占GDP比重22.2%——逆势增长的“口红效应”
西溪湿地碧水涟涟,几转曲桥忽现。
在这方静谧的土地上,华策影视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神话。
“美国方面,我们跟福克斯、极光影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今年将推动项目在国内落地;韩国方面,正在热播的《太阳的后裔》,我们已是制作方NEW的第二大股东……”华策影视集团副总裁戴和忠说。
2015年,华策影视成立的第十个年头。这一年,华策已将多个“第一”收入囊中——开机全网剧1013集,发行1352集,全球第一;卫视黄金档市场占有率18.5%,全国第一;影视剧海外出口全国第一……
隽秀的西溪,聚集各方影视巨头,已成为涵养影视产业的精神摇篮——出品的影视剧产量占据杭州市出品总量的90%以上,占据浙江省的“半壁江山”。一平方公里的西溪文创园区,精彩的中国故事从这里走向世界。
而这,还只是一个缩影。
2011年到2015年,杭州文创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14.3%、15.6%、16.3%、15.9%、20.4%,年均增速高于GDP增速7.74个百分点。
从信息服务业看,杭州在阿里系龙头企业的带动下,2015年实现增加值1103.96亿元,增长27.8%,占文创核心层增加值的49.5%。
从动漫产业看,2015年,杭州市动漫游戏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2.12亿元。在总产值中,出口、衍生品和版权三项核心内容收入约9.2亿元,同比增长38%。
从数字内容产业看,2015年杭州实现增加值1234.45亿元,增长35.5%。数字内容产业实现利税771.5亿元,增长27.7%;利润651.14亿元,增长25%。
细究产业内部结构,2015年,杭州市文创产业核心层实现增加值1828.3亿元,增长22.8%,占全部文创产业的81.9%,较2010年提高16.3个百分点——核心层的地位逐步增强,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当美国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直线上升。中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似乎印证了这样的“口红效应”。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深陷危机泥沼,美国趁此占据文化产业发展的先机,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发展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
而今天,经济放缓,文创产业却快速增长,引领着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华丽转身。
清华大学和台湾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联合发布的《2015两岸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研究报告》显示,杭州文创实力居大陆城市第三。2012年,杭州成功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全国首个“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中国国际动漫节和杭州文博会,更是成为“新杭州”的一张闪亮名片。
1美元拉动1500美元——创意设计的“乘数效应”
一支德国很便宜的万宝龙钢笔,在中国专柜的价格卖到了3000元人民币,依然拥趸无数。
这其中,正是品牌文化和设计的力量。
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趋于消停的今天,中国人消费理念和消费能力的升级,催促着中国制造业加快升级的步伐。谁占领了工业设计的高地,谁就赢得了制造业价值链中最具增值潜力的部分。据美国工业设计协会测算,工业品外观每投入1美元,可带来1500美元的收益。
坐落在美丽滨江的瑞德设计公司正是看中了这个乘数效应。
10余年来,瑞德为各类企业成功完成1000多个创新设计项目,创造直接商业价值达3000多亿元。瑞德和“方太”厨具的深度合作堪称业内经典。
今年1月,工信部授予瑞德“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的称号。此前的2014年11月,瑞德设计在新三板挂牌,成为“中国工业设计第一股”。2015年上半年,瑞德设计实现营业收入5168万元,同比增长34.14%;净利润867万元,同比增长近15倍。
2008年,杭州专业的工业设计公司只有10余家,而到2015年3月,杭州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专业设计公司已达187家。杭州已经成为中国工业设计一线重镇,拥有3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国家级工业设计基地,43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今年2月德国慕尼黑颁发iF奖(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工业设计奖),杭州一举斩获11项。据统计,2015年,从杭州文化产业核心层重点行业来看,设计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90.44亿元,增长11.4%。
这背后,一批工业设计的优秀企业正陆续涌现——
杭州飞鱼设计,经过10余年的积累,已成为“国内最具视野和执行能力的策略性创新设计公司”。几年前,飞鱼和刚成立的杭州华普永明深度合作,助推这家公司成为大功率LED照明产品出货量国内前三名。
正是无数这样的企业,构成了以创意和设计为核心的杭州力量。
2015年,规模以上文创企业中,亿元企业有42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88.76亿元,增长44%。宋城演艺、华策影视再次入选第七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中国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中国数字电视内容原创第一股”华数传媒、“中国民营广告第一股”思美传媒、“中国网吧服务软件第一股”顺网科技、“工业设计第一股”瑞德设计等一批龙头企业在这片土地上创造着新的奇迹。
2232亿元撬动转型升级:深度融合的“蝴蝶效应”
杭州创意设计中心,坐落在杭州江干区艮山西路102号,杭州老汽车东站正对面。这里,曾是杭州很有名气的西泠冰箱厂老厂房,如今已成为文化创意的集聚地。去年,这里迎来了“不朽的梵高”展,吸引杭州文艺青年们驻足观看。
随着万事利丝绸、嘉德威钢琴、新浪浙江、定格动画、蒸汽工场、大丰舞台、丽尚景观、嘉视年华、洛可可等国内外知名文创企业入驻创意设计中心,江干,正在完成一场华丽转身——在“十一五”末,当地文创产值占GDP比重不足1%,而到2015年,文创产业占GDP比重已达12.86%。
这只是杭州文创产业的一个侧面。“十二五”期间,杭州市文创产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702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232.14亿元,年均增长16.5%。
随着文化与城市融合、文化与产业融合、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金融融合、文化与生活融合的加快,“2232.14亿元”的效应正在多维度放大。
破解融资难——杭州银行文创支行、浙江省建行文创专营支行、杭州联合银行文创特色支行先后成立。
解决用地难——杭州依托老厂房、老仓库、楼宇和农居等载体,推动文创园区及楼宇建设,24个市级文创产业园区、35个市级文创特色楼宇以及外桐坞江南艺术小镇等一批文创小镇加快崛起。
打造文创人才高地——杭州市财政每年安排4500万元专项资金,加快人才引进培训。
文创产业不仅引领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引领着城市品质的提升,而城市品质的升级又为文化的传承、创意的激发提供了不竭源泉——经济总量跨上万亿元台阶的这座“东方品质之城”正在经历一场美丽蝶变。
(本报记者 冯蕾 严红枫 王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