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07日 星期四

    跨越大江的融合

    ——江苏苏南苏北协调发展之道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07日 01版)

        大江东去,把江苏拦腰隔断,形成了苏南和苏北。

     

        过去,苏南和苏北隔江相望,经济差距较大。17年前,记者曾驱车在长江两岸采访,将沿途见闻写成长篇通讯《大江隔断了什么》,发表在《光明日报》1999年2月7日的头版。

     

        如今,江苏境内的过江大桥和跨江隧道已有10余条之多,苏北地区的GDP也已突破万亿元大关,各项经济指标的增幅均高于江苏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对江苏的贡献率超过40%。十年间,曾经的经济洼地如何翻身一跃变为增长极?带着问号,记者再次跨江北上,探寻苏南和苏北协调发展的融合之道。

     

    精准帮扶,携手共进的融合理念

     

        苏北曾落后的原因,除了地域劣势外,“等、靠、要”等观念也是症结所在。是谁拨动了苏北由穷到富的琴弦?记者来到南北共建的工业园区,在一个个扎根苏北的苏南挂职干部身上找到了答案。

     

        记者到达位于宿迁的宿豫工业园区,工作人员指着张家港大道说:“这是我们修的第一条公路,当初工业园区建设时,这里除了比人高的野草,其他啥也没有。”顺着所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几条宽阔的柏油马路纵横交错,路两旁整齐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厂房,一个现代化工业园区已具规模。

     

        “没有苏北的现代化就没有江苏的现代化,没有苏北的小康就没有江苏的小康。”正是在这种思路和理念指引下,一场十多年的帮扶计划在江苏大地展开。苏南派干部带资金到苏北挂职;互派挂职干部,少则3年,多则5年;实行精准帮扶,南北共建……如今,在苏北的每个县都能看到苏南干部的身影。

     

        原淮安市副市长高雪坤是昆山人,曾担任过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主任、昆山市常务副市长,是“昆山经验”的缔造者之一,十年前调任淮安工作。在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的企业近一半来自昆山。“我们把昆山成套的成功经验、模式搬移过来了。”高雪坤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先照葫芦画瓢,等有了能力就自己搞创新,我觉得这样发展,要不了多长时间,淮安将会成为另一个昆山。”

     

    高铁纵贯,南北同城的融合红利

     

        “苏北的振兴靠什么?”在南京大学产业经济学专家吴福象看来,苏南的产业资本向苏北转移是主要推动力,而高铁正是催化剂。

     

        徐州是最早享受“高铁福利”的苏北城市,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距离徐州高铁站10分钟车程,这里正上演着智能制造的传奇。

     

        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器人形成产业规模的企业已达20多家,2015年机器人产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9%。以传统工业制造闻名的徐州,正大踏步转型升级,传统的装备制造、工业电子等产业加速向高端发展,新兴的高端家电、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这其中高铁功不可没。

     

        “高铁把客户带进来,也让我们走出去。”徐工集团宣传主管王家樾对此有切身体会,“高铁方便了我们去苏南等制造前沿地区学习,也把这些专家拉来为我们做技术指导和支持。”高铁的便捷带来了人才的流动,为企业走向高端制造提供了更多智力支持,带动了老工业基地的智能化升级转型。

     

        高铁开通以来,徐州商贸业快速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年增速均居江苏省前列,新兴产业产值比高铁开通前翻了两番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7.7%,提高了21.1个百分点。

     

        “苏北过去就是吃了太多交通滞后的苦,许多外商和港台同胞想来投资,一考察交通,没有铁路,望而却步。”在江苏省交通厅厅长游庆仲眼里,即将建成的连淮扬镇铁路和徐宿淮盐铁路,将成为纵贯南北的“脊梁骨”和横穿苏北的“金绶带”,真正发挥出江苏南北融合的叠加红利。

     

    跨江联动,产业转移的融合效应

     

        南北经济差距是制约江苏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瓶颈”。2007年江苏开始探索南北共建园区创新实践,鼓励苏南重大产业转移项目落户苏北,推动苏南和苏北跨江联动。

     

        近年来,太仓市与连云港市开展南北共建合作,先后在灌南县建成化工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其中,循环经济产业园是在化工园基础上转型升级,通过引进太仓宏达集团,建成以热能发电为龙头,综合纺织印染、食品加工、新型酶制剂的循环产业基地。这是苏南太仓与苏北连云港共建产业园以来在供给侧上的一次变革。

     

        发达地区缺空间,欠发达地区缺机会,两者放到一起就会产生超出预想的乘数效应。

     

        位于苏通大桥北侧的苏通科技产业园,一个“江海生态城、国际创业园”的雏形已经出现。苏州工业园的成功经验、苏南和全球的优质产业,让江北这块50平方公里的土地“点石成金”。现在,南通拥有12个产业合作园区,其中8个与上海、苏州、无锡共建。

     

        目前,江苏已建成44个南北共建园区。5年来,苏南、苏北GDP年均分别增长10.5%、12.2%。在苏南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的同时,苏北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39%提高到44.6%。

     

        (本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