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历史上,浙江涌现了一大批商界精英,留下了中华民族商业文明发展的闪光印记。
如今,面对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求放缓、成本攀升,杭城商界人士正用智慧开拓着新局面。
“如果我们还沿用过去需求经济思维,可能就会失去机遇。”浙江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说,“要跳出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
“一方面,中国企业因为产能过剩而痛苦不堪;另一方面,很多中国游客不远万里跑到国外去买马桶盖。”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指出,供给侧改革要对中国制造业“精准治疗”。
战略思维:“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着田里的”
走进浙江海康威视,一个15年飞速跨越的奇迹,彰显着中国制造的坚定信心。
2001年,海康威视成立时仅仅是一家普通的音视频压缩板卡公司,经过15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安防行业三甲、三大主流产品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第一、国内安防行业龙头老大,公司市值一度超过2000亿元。
2001年海康威视推出第一代产品板卡,产品市场份额多年居全国第一,现如今板卡销量几乎为零。
“如果还在销售当年的产品,海康早就不存在了。新产品一个个研发出来,产品叠加,发展曲线始终上扬。”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的话发人深省。
每一年,都是一个新的创新高地——2005年,海康成为国内最大的嵌入式DVR厂商;2011年,提出“新安防·iVM时代·云时代”理念,在国内率先发布智能安防系列产品;2015年,开拓机器视觉业务,发展无人机,引领安防行业进入立体监控时代。
如今,这个当初只有28人的创业团队,已经拥有1.2万名专业人员,其中5300名为研发人员。员工平均年龄不到30岁。
“我们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着田里的。”海康威视副总裁郑一波说。
作为传统制造业的民营企业代表,“娃哈哈”同样感受强烈。
“有人说饮料行业碰到了‘天花板’,我认为不是。”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分析,2015年,我国饮料的总产量预计在1.7亿吨,相当于人均消费100多公斤,而发达国家是250公斤左右,我国还有一半的增长潜能。食品饮料行业永远是朝阳企业。
“供给侧改革,关键是要靠创新引领消费。”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说。
然而,这个过程又谈何容易。仅仅一个小小的菌种,就让宗庆后绞尽脑汁。娃哈哈很多产品是通过乳酸菌生物发酵技术开发出来,每年对乳酸菌的需求量达20吨,但这些菌种均是来自欧美国家。
谁掌握核心技术,谁就有话语权。2010年,娃哈哈果断进行功能乳酸菌的自主研发。目前,下沙菌种数字化工厂正在加紧建设,预计2016年可投产。目前购买国外菌种成本在3000元—5000元,而自主研发生产的菌种,成本将控制在几百元。
互联网思维:“不想被变化所抛弃,就得拥抱变化”
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提出制造业的国家战略,如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的“工业4.0计划”。近年来,日本更是加强了对尖端技术的研究和投入,希望在竞争中能不输欧美。
中国,如何抓住世界产业变革带来的宝贵“机会窗口期”?
加快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杭州制造企业正在“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的浪潮中开辟一片新的蓝海。
“颠覆‘中国制造’传统印象。”——加拿大《环球邮报》曾这样评价浙江春风动力。
走进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智慧中心,一面由12块55英寸屏幕组成的巨大屏幕墙上,来自厂区110多个摄像头采集的实时数据可随时查看,材料采购、设计开发、生产管理、质量控制、设备维护等厂区的每一刻变化都一览无余。
“如果哪个环节出错,摄像头会自动对焦抓取,并在大屏幕上弹出来。”为春风动力智能工厂提供物联网技术支撑的杭州力太科技总经理李善通告诉记者,每一台机床都安装了一个物联网终端,机床进行的每一道工序及产品参数,都会传到智慧制造中心。“我们能做到10毫秒/次的全产业链监测,每个零件都有二维码,这能让工厂‘更聪明’。”
李善通对物联网市场充满信心:“我们业务量以每年4~5倍的速度增长,在2015年4000多万元利润的基础上,今年预计突破2亿元,成为智能制造服务领域的‘隐形冠军’。”
市场迅速扩大的背后,折射了智能工厂的巨大需求。杭州2015年GDP增速居浙江全省第一,其中信息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5%!从2010年到201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支出占杭州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75%提高到3%。
加快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
2015年,杭州50家骨干企业开启CIO(首席信息官)试点;实施30项首批智能制造应用试点项目;组织实施工厂物联网项目100余个;实施“机器换人”项目675个——信息经济和智能制造为杭州经济注入新的动能。
走进浙江传化集团数字信息展示中心,一张全国智慧公路物联网正改变着200万司机的生活与工作方式。依靠大数据实现人与货的精准匹配,智慧物流系统将颠覆中国运输业传统运营模式。
走进正泰集团,投资2.3亿元开发的数字化车间几乎看不到工人。这家国内最大的民营光伏发电投资运营商正计划以“电”为中心,在“发、输、变、配、用”的各环节实施全面智能升级,打造智能电气系统解决方案的产业群……
“面对‘互联网+’这一时代命题,传统制造更要抢占先机。不想被变化所抛弃,就得拥抱变化。”南存辉深有感触。
系统思维:“简政放权、降低税费,形成制度供给合力”
机器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据粗略统计,中国市场上,多轴机器人国外公司占90%,焊接领域国外公司占84%,汽车制造领域国外公司占90%——三个数字揭示了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当下的窘境。中国机器人企业面对的问题不是“狼来了”,而是如何在“遍地狼群”的市场上抢回地盘。
新松集团——“中国机器人第一股”,以“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院士的名字命名的新松公司,成立15年来不断突破机器人生产的核心技术,改写了中国机器人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的历史,成为宝马、通用、福特等世界级企业的全球采购供应商。
总部位于沈阳的新松集团近年来加快向杭州的布局。
“较之北京、上海,杭州有成本优势。另外,我更看重这里的创新氛围和投资环境。”新松集团副总裁、杭州新松总经理李正刚回答说,简政放权、降低税费,形成制度供给合力,这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了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
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杭州已基本实现投资项目审批市、区两级扁平化管理,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加速推进,2015年《关于降成本减负担去产能 全面推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提出了32条含金量极高的政策举措,惠及实体经济。
加快创新投入力度——2015年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全部工业增速,分别达到9.8%、9.4%、13.5%。杭州加快“机器换人”为重点的有效投入,2015年完成工业投资930亿元,其中技术改造投入630.6亿元,实施“机器换人”项目675个。
主攻智能制造——杭州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杭州市智能制造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意见》,打造了“工厂物联网”应用杭州模式。
“2015年,杭州经济时隔三年重返两位数增长,达10.2%,信息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到23%。”在杭州市经信委主任洪庆华看来,这背后是供给侧改革激发的新活力,是思维方式与思想观念的一场深刻变革。
(本报记者 冯蕾 严红枫 王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