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4月5日电(记者刘小兵 通讯员邓燕飞、李祥辉、冯锐)“犹有国人怀旧德,一腔热血祭先人。”清明节之际,各地军民纷纷组织开展祭先烈、敬先贤等各种缅怀仪式,采取鲜花祭扫、植树祭扫、网络祭扫等文明祭扫方式,弘扬慎终追远等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官兵献身改革强军的责任担当。
“你们是天山雄师的英雄,历史不会忘记你们……”苍松凝翠,誓言声声。新疆军区某师官兵来到修缮一新的烈士陵园,深情祭奠“边疆卫士”孙国富等革命先烈。去年以来,该师投入数十万元,为每名烈士更换了墓碑,修建了庄严的烈士纪念碑,还对陵园场地进行了平整。西藏军区某边防团官兵今年可以集中缅怀革命先烈了,去年还分散安葬在察隅县台地、红卫、沙玛等5个地方的447名烈士,如今已迁入新修建的察隅英雄坡纪念园。
为了铭记历史祭奠英烈,这几年,我国不断规范零散烈士墓地和烈士纪念设施的管理保护工作,到2014年完成了83.8万座散葬烈士墓、1.37万个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的抢救保护工程。目前,全国各类烈士纪念设施达103万多座。清明等时节祭扫烈士陵园、参观纪念场馆在全国各地蔚然成风。
敬献花篮、重温誓言……大兴安岭军分区官兵冒着风雪,来到北山革命烈士陵园进行“缅怀革命先烈 献身强军实践”祭奠活动;奏放国歌、全体默哀……北部战区某边防团东方第一哨官兵来到驻地烈士纪念碑前缅怀革命先烈;听英勇事迹,表演葫芦丝……深圳市宝安人武部组织千余名老战士、部队官兵和师生代表瞻仰黄田革命烈士纪念碑。
今年各地军民的祭扫形式更文明更环保。东方第一哨四级军士长小张说:“文明祭奠先烈,不仅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更能体现出对先烈们的尊重和敬仰。”
网络祭祀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搬到网上,不仅使人们可随时随地祭奠先人和英烈,也使祭祀活动更加绿色低碳。很多官兵因为路途遥远,假期时间短,不能回到家乡祭奠亲人,网络祭祀帮助他们完成了心愿。
无论去烈士陵园祭扫还是在公祭网上献花、留言,表达的都是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哀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继承先烈甘愿牺牲奉献的精神,扎根边疆,建功军营。”大兴安岭军分区政治委员王玉琢的话铿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