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06日 星期三

    增强社会治理主体的协调性

    作者:李恒全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06日 13版)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协调”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并明确指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协调”理念的提出,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作用。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依靠多元治理主体的共同介入。而多元治理主体的共同介入,必然要求正确协调好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

        我国正处在追求现代化的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结合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来看,现代化过程常常伴随着诸多冲突和不稳定。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亦不可避免要面对伴生而来的不稳定因素困扰。几十年来由于我们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抓经济建设上,对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常常未能及时予以解决,积累到今天这些问题已经给国家和社会稳定带来了较大隐患,容易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在此背景下,有效实施社会治理,以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就显得迫切而需要。

        过去,国家在社会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社会的自主性空间相对很少。社会是由各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构成,不同阶层和群体往往存在经济利益、社会地位和政治诉求等方面的不一致性。现代化的社会治理,必须兼顾不同阶层、群体和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保障不同阶层、群体和社会成员的意见表达渠道,增进不同阶层、群体与社会成员间的沟通交流,这就必然要求多元化治理主体的介入。因此,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对过去的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创新,积极发挥多元化力量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现代化的社会治理应该是全社会的共同行为,而与社会公共事务利益相关的主体都应是社会治理的主体。从这一角度而言,社会治理主体分为政府主体、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政府主体包括各级党委和政府机关,它是社会治理的领导者和指导性力量。市场主体包括企业、消费者和各类行业组织,它是社会治理最主要的资源配置者。社会主体包括社会组织、公众和公民各种形式的自组织,它既是社会治理的对象,也是社会治理的主要参与者。增强社会治理主体的协调性,关键在于促进各治理主体间的协调配合、紧密衔接。为此,必须抓好以下四个环节:

        一是要正确确定政府主体的责任边界。正确确定政府主体的责任边界,是促进政府、市场、社会之间关系协调发展的关键。在过去的管理模式中,政府对市场、社会的干预过多,承担了许多不应该承担的责任,但效果却不理想。另一方面,过去我们亦认为政府是社会管理的主导性力量,故常对其附加包揽一切的无限责任,却未意识到政府并非全能,它也会面临掣肘。在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中,我们须明确一点:政府虽是社会治理的领导者和指导性力量,但绝非社会治理的唯一主体,其他主体亦须承担应尽的社会治理责任,如此才能实现包括政府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要做到此,必须进一步明确政府的职能职责,对于该由政府所管的事情,一定管理到位,不留缺憾;对于不该由政府所管的事情,绝不大包大揽,果断放权。由此实现政府对于社会事务的精准管理,从而精确履行好政府职责,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密切相关的现实性问题。

        二是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整合功能。发挥市场主体的整合功能,重点是利用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实现其对于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经济运行、社会发展动力等方面的整合作用。市场作为一只“看不见的手”,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能够促进社会治理各主体间的分工和配合,从而优化经济社会秩序,提高社会发展效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推动市场对各经济单元的整合,使社会经济结构整合成为一体化的结构体系;推动市场对各经济环节、过程的整合,使社会经济运行整合为一个有序化的过程;推动市场对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的整合,使单个、分散的经济主体整合成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动力。

        三是要积极调动社会主体的参与热情。社会大众既是社会治理的对象,又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社会治理离不开社会大众的参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一方面,社会主体与社会治理对象同根同源,对于社会治理对象的自身需要、利益诉求了解甚深,且与社会治理对象之间存在巨大的亲和力;另一方面,社会主体具有强大的组织活力和动员能力,能够有效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事务与社会服务之中。因此,必须积极调动社会主体的参与热情,使其积极介入公共事务的协调与处理之中,代表群众利益,表达群众诉求,化解社会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和冲突。一是要积极培育社会大众的主体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治理参与氛围;二是要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构建吸纳社会力量的有益载体;三是要不断丰富社会服务,使社会主体在社会治理中具有更大的运作空间。

        四是要着力架设政府、市场、社会主体之间的沟通桥梁。增强社会治理主体的协调性,不光要根据各治理主体自身的特长和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和改进;还要不断加强各治理主体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使其能够团结一致推动社会治理事业向前发展。对于社会治理的各个主体而言,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的发展离不开政府主体的扶持;另一方面,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对于社会治理的介入,又能有效弥补政府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分担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责任和风险。架设政府、市场与社会各主体间的沟通桥梁,对于市场和社会主体了解政府动向、领会政府政策,政府指导市场和社会主体运作、获知市场和社会信息需要具有双向促进作用。基于此,应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着力架设政府、市场、社会各主体间的沟通桥梁:要创建互动平台,推动政府、市场、社会各主体间的信息和资源共享;要开展培训活动,帮助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积极领会政府政策,推动政府主体客观认识市场和社会需要;要建立交流机制,在政府主体与市场主体、社会主体之间架构便捷、直达的交流通道,促进各治理主体间的沟通与衔接。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