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01日 星期五

    专家视点·绿色发展专辑③

    以绿色供给推动绿色消费

    作者:纪江明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01日 11版)
    新华社发
    世界环境日,北京外国语大学组织学生参加废品换绿植活动。CFP

        2016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时,强调要“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源自不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消费模式。消费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任何一个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消费,而科学的消费模式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生态文明时代呼唤绿色消费模式

     

        人类文明的演替在每个阶段都有其相应的消费模式。在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理念的高级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时代,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模式,即绿色消费模式。

     

        绿色消费是一种理性消费模式,人们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而且个人的消费行为不损害社会整体利益和社会风尚,不妨碍他人的学习、生活、健康和安全,有助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绿色消费是一种低碳消费模式,倡导适度消费,反对一切挥霍性、奢侈性、铺张性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在保证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走出一条高效低碳的道路。

     

        绿色消费是一种生态化消费模式,提倡消费水平要与当前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推行清洁生产,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以及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以绿色消费“倒逼”绿色生产并不理想

     

        面对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有专家学者提出以绿色消费“倒逼”绿色生产的改善模式,可是这一模式在实践中并不理想,表现在:

     

        多数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不足。非绿色的消费方式还比比皆是,甚至蔚然成风。比如,在生活中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餐盒等用品;在攀比消费心理的驱动下,频繁更换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形成大量无从处理的电子垃圾;未对生活垃圾进行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区分;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等。

     

        社会对绿色产品的有效需求不足。根据经济人假设,消费者的行为非常理性,具有明确的个人价值取向。但在实际生活中,消费者行为受到心理、外界环境等影响,会出现感情重于理智的现象,甚至很多消费者对某种产品、某个品牌的选择,仅仅是出于社会潮流和跟风攀比,而不是真正对其性能、质量和服务的了解和信任。此外,考虑环境、成本等方面的因素,绿色产品的定价普遍较高,无法被普通消费者接受,难以形成有效的绿色消费者群体。

     

        推行绿色消费模式的合力尚未形成。推行绿色消费模式,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构建绿色消费的实施体系。在国家政策层面上,鼓励绿色消费由来已久。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重要文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将“绿色”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是,在具体贯彻实施中,因受认知水平和社会角色的局限,社会公众和企业往往只会根据自身偏好来决定消费或生产行为,很难自发地进行绿色消费、自觉地进行绿色生产。

     

        消费模式绿色化须从源头抓起

     

        随着我国消费需求不断升级,而供给体系(特别是绿色供给规模和结构)还不能适应消费需求,再加上绿色产品缺乏权威认证和标识、尚未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价格过高……这些因素都影响了绿色消费模式的形成。构建绿色消费模式,有必要从消费源头抓起,对供给侧进行绿色化改革,推动消费模式绿色化转向。

     

        在绿色制度供给方面,首先,政府部门应灵活运用财政和金融杠杆的调节作用,在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绿色产品生产企业一些扶持政策,鼓励其引进先进的绿色生产设备,采用环保工艺流程,开发并降低绿色产品的成本,使其价格能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其次,制定绿色采购政策,即以政府的购买力为依托,通过签订优先采购资源再生产品的合同,引导和支持企业的节能环保行为。再次,实施绿色税制,建议减免绿色产品生产企业的税费,以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绿色消费产业发展;将更多的非绿色消费品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考虑征收生态税,以遏制企业和个人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同时缩小绿色产品与普通产品间的价格差,引导消费者转向绿色消费。此外,还要完善绿色标志制度,健全绿色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

     

        在绿色产品供给方面,首先,企业应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绿色标准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包括采购、设计、生产、制造、工艺、运输、销售等),积极采用绿色技术,加大资金投入,更新生产设备,丰富绿色产品的供给结构。其次,企业应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丰富绿色产品的品种和数量,降低成本和价格。同时,企业应做好绿色营销,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动态、消费者购买欲望及支付能力进行市场调研,并根据消费者的绿色需求,在营销方案中突出绿色产品的文化特点、品牌标志,不断满足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需要。

     

        在绿色教育供给方面,应将绿色生态教育内容纳入国家教育体系、计划以及各地区的发展规划中,在大、中、小学生中普及绿色发展教育。各级政府部门、学校和行业协会等机构应承担起对消费者、生产经营者进行绿色消费教育的责任,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积极宣传环境保护和绿色消费知识,使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建议制定“绿色消费促进法”,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用法律手段调控和引导绿色消费。(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发展研究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