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特别是在互联网迅速普及应用带动及政府大力推动下,我国正在形成新一波创业创新浪潮,不断汇聚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为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阶段,要把“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好结合起来,加强宽带网络建设,完善相关法规和监管体制,为创业者进一步打开大门、降低门槛、搭建平台,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一、中国正迎来以“互联网+”带动的创业创新浪潮
近年来,在以移动互联网、生物、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动下,在政府大力推动下,我国正在迎来第四波创业创新浪潮,主要标志是创业企业、创业投资、创业平台爆炸式增长,创业群体迅速扩大,创业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据统计,2015年全国新登记企业达到443.9万户,增长21.6%,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2万户。天使投资募集资金达到203.57亿元,是2014年的3倍多;投资额101.88亿元,同比增长218%,是2010年的20倍。创业投资募资1996亿元,比2014年增长70.7%,投资额1293.34亿元,增长24.6%,投资案例数3445个,增长79.7%。全国有超过2000家众创空间,专门为处于初创期的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为创业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
这一波创业与前几次相比,最大特点是以“互联网+”为鲜明特征,主要表现为初创企业大都集中在“互联网+”领域,例如各种网店、互联网金融、网络房屋租赁、移动医疗。同时,还表现在许多企业的创新活动都基于互联网展开。统计显示,2015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登记企业增速达到63.9%。“互联网+”领域吸引了全国超过50%的创业投资资金、70%的天使投资资金。另外,从创业群体看,也表现出明显的“互联网+”特征,许多创业者都是基于现有互联网公司企业进行创业的,如围绕百度、新浪、搜狐等企业出来创业的分别有100多家,形成了百度系、新浪系、腾讯系、阿里系等创业大军。
二、“互联网+创业创新”正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互联网+创业创新”的蓬勃发展,在扩大消费、促进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创新促进了信息消费爆炸式增长。据统计,2015年全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9.64亿,移动宽带(3G/4G)用户已占60%。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41.8亿G,同比增长103%,比上年提高40.1个百分点。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389.3M,同比增长89.9%。手机上网流量达到37.59亿G,同比增长109.9%,在移动互联网总流量中的比重达到89.8%。
二是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创新加速了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发展。在“互联网+创业创新”推动下,近年来云计算、物联网、3D打印、大数据等新技术产业化加快,互联网教育、互联网金融、移动医疗等新业态迅猛发展,线上线下融合(O2O)、移动支付、个性定制等新模式蓬勃涌现,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互联网服务业收入达1.15万亿元,同比增长27.5%。其中,互联网信息服务收入6950亿元,同比增长39%,占比60.5%。全国网络零售额3.8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2014年物联网产业规模突破6200亿元,同比增长24%。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制造业高速发展,2014年智能手机出货量达4.5亿部,平板电脑出货量从2010年的170万台猛增到2014年的2780万台,年均增长率高达101.1%。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快速发展带动下,信息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2015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高于工业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销售产值同比增长8.7%。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3775.3亿元,同比增长14.2%;新增固定资产9658.9亿元,同比增长20.6%。
三是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创新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紧迫任务。近年来,我国传统产业领域一批大企业借助互联网等手段,大力推进转型升级,取得重要成效。比如,一些企业将过去由单个企业完成的任务向自愿参与的所有企业开放,并发挥比较优势进行市场分工,提高了创新效率,促进了生产方式的变革。有的企业通过内部信息网络构建“爱创客”创新平台,鼓励车间班组创建创客空间,大大激发了公司员工的创业创新活力。一些地区和企业积极推动创业创新,实施“互联网+”“机器换人”行动计划,有效拓展了传统产业发展空间,收到了“老树开花”的效果。
四是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创新带动了就业增加。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直接增加了大量就业机会,而且还间接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就业。统计显示,近年来新登记市场主体大部分都是服务业企业,很多新设企业从事信息技术服务、物流快递、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岗位。2012年至2014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增长53.5%,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长50.94%,增速在所有行业中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位,远高于城镇单位就业增长19.96%的平均水平。
三、把“互联网+”作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抓手
当前,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应用,正在深刻改变现有服务和生产格局,互联网已成为我们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总体看,目前“互联网+创业创新”尚处在发展初期阶段。今后一个时期,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重大技术的不断突破,互联网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应用到经济社会各领域,引发生产和生活方式变革。我国应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和市场优势,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创业创新”,为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
一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特别是农村信息设施建设,拓展“互联网+创业创新”的市场范围。宽带网络等数字基础设施是“互联网+”发展的必要条件。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人,尽管全社会互联网普及率达50.3%,但城乡之间以及东、中、西部之间互联网普及率仍然存在较大差异。巨大的数字鸿沟既给农村及欠发达地区创业创新增加了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这些地区的有效需求。为此,要进一步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将网络建设投入大力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加快“互联网+”纵深推进,激活欠发达地区创业创新潜力。
二是加快完善相关监管制度,促进“互联网+创业创新”深入发展。市场准入限制较多,行政审批时间长、流程烦琐,传统审批和监管方式不适应“互联网+”创业创新引发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要求,是目前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比如在交通、教育、医疗等行业,仍存在许多市场准入限制,对创业者大门不开或开得不够。又如,滴滴打车与现有交通、安全等管理和政策存在矛盾,与传统出租车模式存在冲突,同样的问题还存在于电子商务等行业。为此,要按照“放宽准入、加强管理、优化服务”的思路,加快完善现有监管制度,抓紧制定出台与“互联网+创业创新”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政策,进一步促进“互联网+创业创新”。
三是加快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规范基于“互联网+创业创新”的市场秩序。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应用,在大幅降低交易成本、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个人隐私保护、网络安全等问题,成为制约“互联网+创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应积极推进网络信息安全、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等方面的立法,加强基础信息资源和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强化互联网信息安全管控,为创业创新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四是改革完善教育、投资和文化体系,着力营造“互联网+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据有关部门对企业的调研,人才缺乏和融资难、融资贵是当前制约“互联网+创业创新”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为此,必须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改革现有教育体系,积极探索大学与企业联合培养等模式,加强新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要进一步促进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发展,完善资本市场。要着力改善创业企业的生存条件和成长条件,大力弘扬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营造创业创新良好生态,呵护创业企业成长,让创新的种子生出来、长得壮、活得好,开花结果。
(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