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28日 星期一

    文艺观潮

    电影助力国家形象传播

    作者:刘洪举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28日 14版)
    电影《美人鱼》剧照。CFP
    电影《捉妖记》剧照。CFP

        伴随着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电影产业强势崛起,呈现井喷之势。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40.69亿元,同比增长48.7%。国产影片票房为271.36亿元,占总票房的61.58%。《美人鱼》《寻龙诀》《捉妖记》等国产电影的票房远远超越同期好莱坞大片。2016年2月,中国电影市场票房达68.7亿元,首次超过美国。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和第二大电影市场,已成为国际电影产业格局中的重要一极。然而,与在国内市场如火如荼的发展图景相比,国产电影在国际市场的表现略显不足。2015年国产电影的海外销售收入为27.7亿元,很多影片都遭遇了国内票房火爆、海外市场遇冷的尴尬局面,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尚无法与我国的大国身份相匹配。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中国电影产业如何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让每个人的中国梦以更直观的形式得以呈现,并在国际电影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人的文化世界,构建电影文化认同,应该成为中国电影人亟待思考的课题。

     

        树立国家形象    

     

        解读民族精神    

     

        电影不仅是一种供人娱乐消遣的工具,还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生产意识形态。而一个国家的电影产业,也必然会呼应和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作为树立中国国家形象、解读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媒介,中国电影在建构和丰富中国梦的内涵、增强人民群众对国家的认同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电影《建国大业》开创“全明星阵容+市场化营销”的运作模式,契合观众的审美需求,使中国昂扬向上的国家形象,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开明进步的历史形象深入人心,成为国产电影意识形态艺术性表达的一个范例。还有电影《中国合伙人》,题材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真人真事,通过表现成东青、孟晓骏、王阳三个青春洋溢的小人物创办“新梦想”英语学校,在时代缝隙中突围成长的历程,弘扬了新时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失为一部宣传和解读中国国家精神的优秀之作。

     

        电影不仅可以通过感性化的形式在更广泛深入的层面上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为赢得中国梦的有利国际舆论环境和国际发展空间作出贡献。电影《卧虎藏龙》在美国上映时,美国《外交政策聚焦》发表评论认为:“电影催生了一个正在上升的中国形象,并提高了世人对中国文化的评价。从《卧虎藏龙》到《英雄》再到《功夫》……功夫电影塑造了功夫和文化实力兼备的中国形象。”可见,通过电影成功塑造和表现“中国形象”,有助于世界各国以积极心态接受中国梦所主张的和平、繁荣、和谐、共享这一全球理念,促进中国的国际交往与国家利益的实现。因此,中国应充分运用电影在公共外交中的积极作用,构建和推广中国话语体系,进行有关中国的新闻议程设置,在用中国话语定位自己的国际身份的基础上,建设驾驭西方语言及话语技巧的电影制作和传播队伍,加强全球华人电影圈的合作以及中外电影产业间的交流。

     

        秉持世界眼光    

     

        观照现实生活    

     

        2015年度,美国最卖座的20部影片海外票房均超越了本土票房。这些美国电影不仅在全球市场上巩固了美国文化大国的重要地位,也为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如《火星救援》《疯狂动物城》《荒野猎人》等影片在或浮华或绚烂或深沉的影像背后宣扬着种族和宗教、家庭道德取向等价值理念。这些无形的深层次意识渗透到观众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中,使美国所宣扬的文化观念更容易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共鸣。面对这样的强大对手,中国电影产业要想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世界范围内更多观众的心中留下印象、产生影响,必须从整体上打造中国电影产业的“龙莱坞”。这就要求中国电影人在创作中秉持一种世界性的眼光,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功能,运用正确的国际文化传播策略,塑造真实、完整而富有个性和国际性的中国新形象。

     

        在这方面,电影《洋妞到我家》做出了有益尝试。这部轻喜剧电影讲述了一个互惠生进入一个有问题的中国家庭所发生的各种文化碰撞,引发观众对家庭教育这个全世界各国人民都关注的话题进行思考。该片在日本东京电影节中国展映周开映时,上座率达106.3%,很多观众只能坐在楼梯上观看。在美国洛杉矶、旧金山等地社区放映期间,也获得场场好评。当地观众惊叹道,中国不是只有贫瘠的黄土和灰色的雾霾,更不是只有历史,中国也有火热的现代生活、领先世界的发展速度,也有调皮可爱的孩子和为孩子成长操心的家长。我们喜欢这样的家庭和中国。可见,国产电影要在公共外交中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保持高水平的艺术水准,借鉴国际化的电影语言,在保持自身民族特色的同时,对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各种现实社会题材资源给予现代性的理解和世界性的观照,注意研究国际受众的欣赏口味和观影心理,既注意到差异性,更注意到共同性,引导和培养观众的中国式审美,寻找与世界观众审美的契合点。

     

        秉持创新思维    

     

        打通发行渠道    

     

        2010年初《阿凡达》上映,其 IMAX 3D版本带来的震撼观影体验,受到中国观众的追捧。一时间,IMAX巨幕电影成为热门,北京IMAX巨幕数量迅速激增到8块。电影技术进步带来的传播效应可见一斑。电影产业本身就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它的发展与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和传播媒介变化紧密相连。在“互联网+”时代,面对数字技术、3D、网络视频等新技术和新趋势,电影产业应运用创新思维,从创意、选题、市场运作和技术应用上及时做出回应,既充分利用新技术给中国电影产业带来的有利机遇,又主动创造新的电影市场需求和电影技术。

     

        中国电影要想在世界范围内更好地传播中国梦理念,除了在创作思维、科技发展上要与国际接轨,还必须打通海外传播发行渠道,开辟实现中国国家利益的新领域。在培养国际受众方面,中国电影业已迈出可喜步伐,近两年海外票房保持增长态势,中国武侠片始终在海外拥有大批忠实粉丝。此外,海外华人数量逐渐增长,使国产电影的海外潜在受众群体日益壮大。在国产电影质量提高、社交软件广泛应用于电影营销评论领域的背景下,一部好电影的影响力可以迅速通过微博、微信传递到世界各地。许多华人希望与国内亲友同步观看院线新片,以满足自己的观影需求,并加强联络,沟通感情。还有更多外国观众对高速发展的中国、中国电影以及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和所思所想充满好奇。总之,海外观众看华语新片已成为刚性需求。在这种背景下,“普天同映”中国电影海外推广计划2016年年初启动,今后每月将有至少1部国产影片在全球四大洲、50座城市的主流院线与国内同步上映,未来该平台的发行规模将扩展至全球百余座城市。由此,我们在开拓中国电影产业的全球市场、开展中国电影的国际竞争上走出了坚实的一步。今后,中国电影还应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拍摄题材内容更加丰富多样的优质作品,打通更多发行放映通道,以吸引更多的国际电影受众,打造世界电影产业中的中国品牌。

     

        (作者为长春电影文化研究基地主任、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