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3月27日电(记者严红枫 通讯员张桂芬、佟立)日前,浙江省海宁市长安镇75岁的王毛银在家门口的医院接受了多囊肾微创手术。手术由浙江省人民医院“下沉”在海宁的专家丁青医生亲自操刀。出院时,老人支付的手术费用是3380元,因参加农保报销75%,实际支付是845元。
“我们曾了解过,如果这台手术放在杭州的大医院,手术费用要1.5万元,这还不包括食宿、交通等费用支出。”老人的子女欣慰地对记者说。
这是浙江省深化医改,推出“医学人才下沉、城市医院下沉”,实现“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群众满意率”重大战略决策后的一个缩影。
“撕开口子,点准穴位。”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说:“实践证明‘双下沉、两提升’有效促进了城乡医疗资源的均衡分布,缓解了基层人才短缺的瓶颈,提升了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推进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医改深化实现重大突破。这条路子走对了。”
浙江医改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继2012年在全国率先实现以“药品零差价”为切入点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的基础上,浙江着力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积极探索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力争让群众能够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2012年底,浙江省委作出了“双下沉、两提升”的重大决策。按照“群众得实惠、医院添活力、医改有突破”的要求,2013年6月,省政府正式出台文件,在全省实施推进“双下沉、两提升”工作。
浙江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杨敬介绍,“双下沉、两提升”主要是:城市医院通过长期下派技术、管理团队,全面负责基层医院管理、人才培养、业务指导、学科建设,加强信息互联互通。与此同时,县级医院也向乡镇、城乡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下沉。
在实施过程中,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围绕“双下沉、两提升”,将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引向基层:通过奖惩并施,构建长效推进机制;通过重点突破,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
经过2013年开始启动,到2014年稳步推进,再到2015年全面覆盖,浙江“双下沉、两提升”已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
一是广大群众得实惠。合作办医的县级医院门急诊人次、手术台次大幅增长,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城市大医院的优质服务,也节省了时间和费用,较大地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是基层医院添活力。基层医院的管理制度、服务流程、信息资源与城市医院逐步接轨,特色专科建设扎实推进,新技术新项目不断引入,管理能力、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三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突破。这项工作对城市医院与县级医院合作办医,引导和鼓励医学类大学生到基层工作作出了制度性安排,使长期固化在城市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有效流动了起来,使公立医院转变发展方式的目标和路径更加清晰,对推进全省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乃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决城市大医院的‘战时状态’,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必须让优质医疗资源能够下沉。”浙江省省长李强说,“我们采取行政手段与市场机制并举的方式,强化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管理创新,建立长效机制等。千言万语一句话,就是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同质化的城市医疗服务,不用再挤大医院了。”
(详细报道见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