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23日 星期三

    关爱留守儿童心灵需要更多抓手

    作者:李思辉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23日 02版)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今年两会上,农工党中央建议农村组建“代理妈妈团队”,给留守儿童更多关爱,建议在学校配置心理咨询室,并在乡镇幼儿园、中小学建立视频聊天室,让孩子随时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怀。

     

        这些建议很有代表性,切中了当前留守儿童问题的痛处,引出了“心灵关爱”这一紧迫课题。如果把两会提案议案看作公众对社会问题的集中表达,那么可以看到,全社会已经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共识。人们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已从前些年的生命安全、生活温饱、身体健康等,深入到了精神生活、心理健康。系统、有操作性的精神关爱方案,成为社会的新诉求点。

     

        相关调查显示,近30%的留守儿童每年只能见父母一两次,15%的孩子甚至整年都见不到父母。全国妇联的调查甚至显示,留守儿童中近四成常有孤独感,甚至有过自杀的想法。此外,脾气暴躁、性格孤僻、爱惹事、不服管,乃至厌学辍学等留守儿童问题更是常常见诸报端,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组建“代理妈妈团队”、建立心理咨询室、视频聊天室,给孩子们“爱的慰藉”,功莫大焉。这让笔者联想到此前有媒体组织的“寄笑脸”活动:记者为远隔千里的母亲和孩子拍摄照片,并帮忙寄送到彼此手中。有的孩子一看到妈妈的脸,便兴奋地笑,发自内心的幸福模样让人看后既欣慰也辛酸。可以料想,如果孩子幼小的心灵有更多的幸福感,那么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将得到更有力的纾解和预防。

     

        在关爱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方面,还需要更多这样的“抓手”,让留守儿童的情感诉求有渠道表达,让全社会的关怀有的放矢。当然,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城乡二元化结构、区域发展不均衡。只有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区域发展基本均衡,才能让留守儿童的爸爸妈妈回家就业创业或者让孩子们进城生活,让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和责任,因为父母的爱是无法替代的。

        (李思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