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浓浓的春意中,2016年全国两会胜利落幕。
这注定是载入史册、意义非凡的全国两会。“十三五”规划纲要审议通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13亿国人踏上了新征程。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是全面建成小康的主要目标之一。“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今后五年,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更加深入人心,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气更加浓厚,国民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纲要还在多个章节,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任务作了部署。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文明”是代表委员们不断提起的高频词。大家普遍认为,实现“十三五”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不能缺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协调发展。
1.国民素质提高要与经济发展同步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7万亿元,增长6.9%,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
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看来,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关于“国民素质”的质疑之声,仍然不绝于耳。我们曾经被称为礼仪之邦,然而如今的礼仪缺失、道德缺失、诚信缺失正在成为社会现实之中刺眼的伤疤。
“大国之大既是国土之大、国力之大,更是民心之大、民德之大。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一个民族崛起的标准,远远不止于经济生产总值,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朱永新说:“‘十三五’规划把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作为一个战略目标明确提出,体现了党和国家高瞻远瞩的眼光。”
朱永新认为,今后五年,要采取更为切实有效的措施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要落实到各种生活细节之中,从不闯红灯、照章驾车、不在旅游景点涂写、乘坐地铁让座这些小事做起。
如何才能把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全国政协常委、同济大学副校长郑惠强有三点建议。
“一是党政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各级党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做好表率,用好载体,建好环境。二是教育机构强化教育功能。学校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应将这项工作融入教育的全过程,特别是要统筹规划、加强引导、注重实践。三是新闻媒体落实传播责任。新的时代条件下,新闻媒体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使命艰巨、责任重大。”郑惠强说。
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刘璠认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要把“软指标”变成“硬杠杠”,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考核激励和监督机制。
刘璠强调:“将公民文明素质建设真正融入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中,形成长效机制,加强定期复核,形成能上能下的评比机制,通过实行‘届满制’‘一票否决制’进行严格管理。同时,要将文明创建考核与政绩考核密切挂钩,形成全方位的创建格局。”
2.以文化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实施脱贫攻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十三五”规划作出的庄重承诺。不少代表委员认为,脱贫不仅要靠产业扶贫、生态扶贫,还要靠文化扶贫。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安顺市文联主席姚晓英提出了一份“扶贫攻坚决战中要重视乡村民俗文化保护”的建议。她认为,农村发展过程中,一些传统民俗文化的载体正在消失,难以发挥精神教化的作用。
“老实说,在安顺,今天还坚持以银饰图案祈祷幸福的村民不多了,能从一副银饰中解读文化含义的村民也不多了。”姚晓英表示,有关部门要正确认识民俗文化,它不是迷信而是向上的正能量;要给予必要的经费投入,对各种民俗文化载体予以保护,防止民俗文化出现断层。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直言,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他举例说,在四川,个别贫困县至今没有图书馆,数十个乡镇没有综合文化站;已有的乡镇文化站也运行不畅,常常处于“闲置”状态。
“国家层面应尽快出台‘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指导各地开展公共文化扶贫工作。各地各部门应出台配套方案或政策,谋划一批文化扶贫惠民、富民工程,推动贫困地区实现精准脱贫,与发达地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郑晓幸强调。
来自浙江的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也深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他认为,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文明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也关系到“十三五”战略目标的成败。
张天任表示,农村地区应该按照“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大力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和新乡贤文化。“尤其是要发挥新乡贤群体的引领作用,调动各界成功人士回乡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
3.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是当务之急
从学历造假到商家天价欺客,近年来,一些企业和个人信用水平低下已经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失信的成本与收益之间往往存在较大反差。与造假获得的暴利相比,惩罚显得微不足道,起不到震慑作用。这是失信行为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诚信体系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根基,它关乎市场经济发展,关乎民族复兴大业,关乎我们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丁常云指出,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丁常云表示,应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信用系统,大力推动信用信息在全国范围内互联互通。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公民诚信档案制度,对每一位成年公民建立一份诚信档案记录,使失信者处处受制、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绿灯、事事便利。此外,还应在学校开设诚信教育课,使学生从小就接受良好的诚信思想教育,培育诚信意识。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科协副主席高小玫认为,政府守信是全社会诚信的开始,政府失信容易引发全社会诚信的缺失。
“有些地方政府和部门政策多变、不守承诺、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官场无信,损害的是社会诚信的肌体。建议加强廉政教育,强化监督制约,全方位修复官场诚信生态。”高小玫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汤维建也表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确保他们始终起表率和带头作用。汤维建说:“建议进一步按照中办、国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的要求,深入推行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和第三方评估干部制度,对那些不称职、群众满意率达不到要求的干部及时进行调整,注入新鲜血液,铸就新一代干部队伍新形象,强化干部队伍的战斗力。”
(本报记者 龚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