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江南水乡,风举清荷、水漾轻舟一直是苏州绣娘们喜爱的题材,粉墙黛瓦更是植入邹英姿灵魂深处的诗意基因。
邹英姿出生于苏州镇湖,6岁开始随母亲学习刺绣技艺。在母亲的调教下,小小年纪的邹英姿,就能把夏日荷花绣得摇曳生姿,把金鱼戏水绣得宛若天成。她潜心研修画理,在继承传统刺绣工艺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凭着对刺绣艺术独特的领悟与诠释,将传统的刺绣工艺推陈出新,尤其是在刺绣艺术题材的原创和针法的创新方面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
“小时候,妈妈会给我们做千层纳底鞋,为了让针脚更好看,她会把它绣成螺旋状,针脚短而且密。”邹英姿于是想到:针脚短,丝线本身对光的敏感度便大大减弱,可以解决刺绣作品光影变化不定的问题。她试着把母亲的这种针法应用到刺绣上,在2008年独创出新的刺绣针法——邹氏滴滴针法,用纯蚕丝线以点状的形式在规定的绣布上完成整个刺绣面。以相隔、相叠、相接、相交4种形式,运用“滴滴针法”绣成的刺绣作品,具有通透感、立体感,更加细腻且充满灵气。
想绣江南雨滴一直是邹英姿的一个深深的情结,她常常在下雨的日子趴在窗前聆听着雨滴和自己的私语。春意阑珊时的绿色沁人心脾,绵绵的细雨和微微的春风就是江南。
试过很多方法去绣制雨滴都不成功,邹英姿通过留白的方式,运用飞舞旋转的树枝树叶来凸显雨滴,自由自在地在绣布上运用旋转运针的方法行针布线。她在《翠·江南》的绣制期间,仔细观察刚发芽的树叶的色调,用微紫色系列与淡黄色系列相互相色来刺绣,用翠绿色系列、紫色系列与黄色系列相互相色来渲染。
刺绣的要求是严格的,需要心思细腻并且充满灵气,手与眼要高度一致,行针需要一定的稳重和激情,要做到心中有数。一幅作品的完美完成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要有细致入微的观察;要有合情合理的构图设计;要经过适当的上绷描稿,对比设计稿配色配线;然后是灵活大胆的绣制,最后是精心适当的修正和装裱。
技近乎艺,艺近乎道,欲善其绣,必修其身。邹英姿以纤柔丝线表达着内心深处勃发的诗情,绣出天地万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