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18日 星期五

    河北行唐县精准发力拔穷根

    作者:本报记者 耿建扩 本报通讯员 申卫霞 刘梅全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18日 15版)

        眼下,春回大地,正是果树春季管理的黄金时节。连日来,行唐县南桥镇东安太庄村的苹果“土专家”刘国才带着村里的十几个剪枝能手在“南岗”的苹果园里整枝修剪,村民们开着“三马子”从附近拉来牛、羊、鸡粪给果树施肥,忙得不亦乐乎。对东安太庄村的乡亲们来说,这个春天暖意浓浓。

        在学习了全国两会脱贫攻坚热点解读后,村两委组织召开了脱贫村民大会,大家经过热烈讨论,信心满满地提出今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要超过去年的3100元,达到4500元。而在2012年,这一数字还仅为2500元。

        东安太庄村这个昔日全县有名的贫困村,这样的发展“底气”从何而来?

        东安太庄村地处太行山浅山区,全村402户1364人,5000多亩山坡地,2000多亩河滩地,土地沙化瘠薄,生态环境脆弱。2009年,在县乡部门的支持帮助下,邀来国内顶尖的苹果专家,经过实地勘察和反复论证,确定了建设万亩苹果产业带的脱贫目标,启动了行唐县“丘陵坡地大开发”。

        村党支部书记刘金国介绍,按照这一规划,这几年,县里整合农口资金,实施了一系列的脱贫帮扶建设,项目涵盖基础设施、水利管道、植树绿化、旅游开发等多个工程,总投资近千万元,现在村南是苹果园,村东是桃树、梨树种植基地,村西北是成方连片的核桃林,绿树包围了整个村庄,全村除留有500亩的粮食种植外,剩余6500亩全都是果树,绿化面积达到90%以上。

        “这两年,东安太庄村大变样了。”刘金国感慨的同时,更为乡亲们脱贫发展意愿的“大扭转”而激动:以前,这里的村民因怕负担自来水维修费而宁愿出门挑水喝,又怕效益不好、吃不饱饭而不敢种植经济作物……如今,敢干的思潮已替代了过去的不想干、怕干。

        村民刘小五算了一笔账,他2009年栽种了4亩苹果,2014年开始收获,2015年仅种植苹果年收入达4万多元。“比打工强多啦!”刘小五说。

        “2015年,全村500多亩苹果树开始进入盛果期,仅种植苹果总收入就达600万元,今年还将有300多亩也进入盛果期,收入会更多。”刘金国高兴地说,今年还要办第一届苹果采摘节,吸引城里人来观光采摘,眼下正在着手建一座500吨的冷库、规划农家小院。

        跟随全县脱贫攻坚的大步伐,东安太庄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而在行唐县委、县政府看来,让“春天”的敲门声在每家每户响起,还需要更多的行动。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电商成为行唐县绿色脱贫攻坚行动中打出的三记“重拳”。

        “脱贫攻坚是政治任务,但必须用经济的办法来解决,脱贫的关键就是要找出致贫的根源,重点解决好‘如何绿’‘扶持谁’‘怎么扶’的问题。”行唐县县委书记杨立中说,要将脱贫攻坚与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建设、山区综合开发、乡村旅游“五位一体”紧密结合,弘扬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的韧劲,树牢生态底线,推进绿色崛起,确保2018年脱贫摘帽。

        (本报记者 耿建扩 本报通讯员 申卫霞 刘梅全)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