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厦门海沧居民杨亚群到社区便民服务点反映,租住在他家的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因为上班没时间去办理暂住证,有些人还因此耽误了孩子上学报名。社区工作人员当天晚上便携带笔记本电脑、读卡器、无线网卡来到杨亚群家中,现场为13名外来务工人员登记办证。
简政放权,窗口前移。厦门海沧简政不减服务的做法赢得了群众的点赞。近年来,海沧区围绕“就近办、马上办”的便民服务宗旨,通过推进“机构下沉、人员下沉、服务下沉”,将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下沉至村(居)便民服务点,把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9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便民服务办理点受理、办理(代办),做到简政放权做“减法”,服务群众做“加法”。
一个窗口,帮群众所需
不久前,海沧街道海新社区居民蔡选进到社区便民服务点办理再生育服务证,不一会儿,服务证就交到他手中。速度之快,让蔡选进有点不敢相信。
根据原来的做法,居民到社区申请后,还得再自行到街道提交材料,待街道审批后,再提交给区计生局审批并办理证件,15个工作日后,再由居民本人到街道计生办领证,这样来回要折腾几趟。而现在,居民只要到社区便民服务点提交相关材料,就可以马上搞定。
过去,群众办事由于需要的证明多、涉及的部门多,不仅需要跑完社区跑街道、跑完街道跑部门,还要在多个窗口转换。
新阳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便民服务改革后,社区把原来单一业务的办事窗口整合为3个综合办事窗口,社区承接的计生、劳保、流管等93项事项均可在一个窗口全部搞定。“这样方便多了,不用像以前老搞不清楚要去找哪个对应的窗口。”到社区申请低保的祥露社区居民郭先生夸个不停。
目前,海沧区已经启动第五轮简政放权工作,在已下放90多件便民服务的基础上,要求将目前区直部门手中流转的21件、街道流转的20件事项尽可能全部下放到社区,让群众少跑一趟路、少跨一个门槛、少走一道程序、少盖一个公章,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办好事。
一群网格员,解群众所急
“我要办理暂住证。”在海沧霞阳社区便民服务点,社区居民王成将身份证等材料递交给了网格员杨巧玲,经过现场审核后,杨巧玲将他的身份信息,录入省公安厅系统进行审核确认,随后,经过现场打印,一本暂住证就交到了王成手上。“马上办就能马上拿,真是很方便!”王成感叹地说。
海沧的每个社区以街巷、小区、楼栋为基础,划为若干网格进行管理,网格管理员对网格内的人员、企业和设施等所有事务负责。
日前,网格员杨升福和往常一样开展网格内巡查。菜市场里开饭店的老板黄女士向他反映,店面门口附近有个井盖破损很严重,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出乎黄女士的意料,当日下午,崭新的井盖就换上了。
在海沧还有很多像杨升福这样的网格员。除了日常的巡查,网格员还要入户了解群众的需求,收集社情民意。
“我帮你办”,海沧的网格员还提供这项特别的服务。他们为老、弱、病、残、孕等人员提供上门代办服务。由网格员延伸开去,有的村居还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把党小组设在楼栋里,通过党员进社区,党小组长、党代表定期走村入户,逐步形成“常事快办、急事急办、难事帮办”的工作机制,实现了便民服务的“全响应”。
一条网线,助群众“跨越”
住在海沧嵩屿街道海发社区的小郭,是海沧东孚人,户口在东孚街道。只要开个证明、办点啥事,就需要经常专程赶回户籍地东孚,不仅坐公交折返耗时耗力,单位还不好请假。“要是能就近选择社区办理,该有多好啊。”这个想法埋藏在他心里很久了。
如今,小郭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他在所住的海发社区网点就可以办理了。按照“统一政务网络、统一政务云平台、统一办公软件、统一数据资源、统一身份认证”等“五个统一”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海沧正着力打造福建省“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投资环境最优、人民群众最满意”的政务平台。
2015年12月1日,海沧区直部门行政审批的公共服务事项正式上线运行。依托该平台,区直部门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可实现全区同网通办,群众在任一社区网点均可办理区级审批事项,行政效率又有了大的飞跃。目前,街道、村居服务事项已实现与区级平台联网。
“多走网路、少走马路”。海沧按照“一个网络、一个入口、一个终端”的原则对各种服务平台进行融合创新,即街道、社区平台统一在政务外网上运行,各口业务统一在一个系统操作,实行“网格内外”“网上网下”互联互通的组团式云服务。
(本报记者 马跃华 本报通讯员 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