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是生命的颜色,是青春的颜色。
歌德说“生命之树常绿”,那是因为生命存在于绿色之中。无论谁看到了绿,心田都会得到滋润,心灵都会得到慰藉,灵魂都会感到净化。萨缪埃尔·沃尔曼说:“谁能够从自然界、人类社会或神灵那里领悟到美丽、喜悦、勇气、高尚、力量……谁就富有青春的活力,心里就留有一块青翠的绿地。”但愿,人们的心里都能留有一块青翠的绿地!
传说在远古时,生命的本体是动植物合二为一的,生命之树的两根杈桠:一根是绿色的植物,一根是杂色的动物。后来,天帝用神斧将其劈开,从此,动物活蹦乱跳地行走四方,而植物则固守在母亲的巢穴里。二者虽然从形体上分离了,但生命磁场却是相通的——呼吸上相通,生命物质的新陈代谢相通。动物作为生命体的一部分,它对植物有天然的亲密,因为植物就是其自身的另一部分。
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从一出生就把他的生命寄托在常青的生命树上,寄托在一片绿色染色体中。唯有枝繁叶茂,林密草丰,人类才能生存得好,生活得好。追逐绿色,是生命的本能。
绿,又是美的基因,是所有艺术的最根本的、最深厚的基调,它有一种离合的神光,能够召唤世间多少心灵在它身上产生迷恋、陶醉、钟情和遐想,产生超凡脱俗的空灵感应。有一次不知怎的,我在富春江上便突然产生了这种感悟。
我抬眼望去,看到那里的山,像一颗颗伏踞的碧螺,绿得冒着青烟,一湾悠闲舒缓的江水,绿得沉静而又浓重。我不知道,是山把水围堵得这样狂绿呢,还是水把山浸泡成这个苍翠模样?总之,这里无论是山,是水,都沉浸在一片醉人的绿色梦幻中,各自消失了灵魂和肉体、理智和感情、有涯和无涯、有知和无知之间的分野。绿把一切都吞没了,又把一切再现出来。我们意在山水之间寻觅的那种诗情,在林壑之间追求的那种画意,都蕴藏在这绿色的无涯与有涯里。
近来,我对于绿又有了新的感悟,新的理念,新的价值观。绿,应当是组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价值量最高的要素。它有充分的理由可以涵盖一切,包容一切,提携一切,引领一切,同时,也能够衡量一切。它是衡量人类生活质量的最高标准。因此,绿也是所有人的一个共同心愿。人们,不论何种肤色的人们,都希望我们地球村能够成为一个绿色的大花园,成为太阳系里的一艘绿色方舟。人们生活中最大的一个心愿,就是能让绿色陪伴我们的每一天——从日出到日落,从黄昏到黎明。
人们都愿意生活中充满着绿——吃的是绿色食品,用的是绿色能源,住的是绿色建材,过的是绿色低碳生活,抚摸着我们的,是从田野上吹过来的绿色的风,互联互通的都是绿色的信息。
绿,也是一种行动,约束我们大家的共同行动——绿色出行、绿色旅游、绿色餐饮、绿色指标、绿色规划、绿色发展、绿色价值取向、绿色生态平衡、绿色的理念和举措。
记得我小时候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课文叫作《我愿》。学过之后老师当堂以《我愿》命题作文。当时我写了些什么,早已忘记了。如果今天老师还要以此命题作文,我要写——我愿绿环绕着我们的每一天;我愿所有人都知道追逐绿色是生命的本能,都怀有“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的感念,都能感知到“一枝一天地,一叶一春秋”的奥秘,都能看见到枝枝叶叶无不传情、传神、传递着宇宙间的空灵。
(作者为光明日报原新闻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