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14日 星期一

    记者连线

    关键是让所有人都有归属感

    ——欧盟反宗教极端化经验交流会侧记

    作者:本报记者 刘军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14日 13版)

        2015年是国际恐怖主义猖獗的一年,欧洲发生了一系列恐袭事件。为遏制国际恐怖主义蔓延,阻拦并截断欧洲人赴叙参加“圣战”之路,“反对宗教极端化”成为当前欧洲最常见的词汇。

        按照人口比例,比利时是赴叙利亚参加所谓“圣战”人数最多的欧洲国家,多名恐怖分子和嫌犯来自比利时布鲁塞尔的莫伦比克区,莫伦比克甚至被贴上了“恐怖主义摇篮”的标签。仅有1100万人口的比利时,为何有数百人去叙参加“圣战”?比利时各级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预防宗教极端化?日前,在比利时弗拉芒语区的梅赫伦市,欧盟地区委员会举行了“反宗教极端化经验交流会”,记者前往观摩。

        记者首先遇到的是安特卫普市医院的女护工法蒂玛。她做梦也没想到的是,家里竟然出了个“圣战者”。虽然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但法蒂玛说起18岁的儿子仍难掩痛苦之情。2013年6月的一天,儿子告诉法蒂玛要参加考试,周末不回家了。没想到,儿子这一别便没了音讯。几天后,法蒂玛找到了儿子留下的一封信:原来儿子去叙利亚参加“圣战”了。法蒂玛说,看到信就仿佛看到了一场葬礼,她担心再也见不到儿子了。儿子曾经打来电话说:“妈妈,我这样做是为了你。要是我死了,你可以和我一起进天堂。”

        法蒂玛的遭遇在比利时很有代表性,年轻人前往叙利亚参加“圣战”成为许多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比利时弗拉芒语区维尔福德市政策协调人索尔斯女士告诉记者,在维尔福德,赴叙利亚参加“圣战”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全市仅有4.2万居民,却有28人前往叙利亚,有些还是未成年人,比例之高为欧洲城市之最。该市还有69人深受宗教极端主义影响,处在“可能离开”的状态,其中30人为未成年人。

        而同在弗拉芒语区的梅赫伦市有8万多居民,其中12岁至24岁青少年约40%具有移民背景,居民信奉多种宗教。由于多年前就采取了预防年轻人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的措施,迄今梅赫伦市无一人赴境外参加“圣战”。

        市长索玛斯认为,许多在比利时出生、长大的年轻人选择前往叙利亚参加“圣战”,是因为他们有移民背景,自认为,或真的受到了西方社会不公正的待遇或羞辱,没有感受到社会的正能量,被宗教极端思想蛊惑洗脑。宗教极端分子孤立年轻人,使年轻人完全与社会隔绝,以便操控。他们对年轻人许以重金,尤其是鼓吹参加“圣战”不仅为自己,而且能让全家人“升入天堂”。梅赫伦市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治理,并发动具有心理、反恐、宗教等专业背景的警察和经过培训的青年工作者共同参与,有效地防止了年轻人受宗教极端思想毒害。

        梅赫伦市警察局局长博盖尔茨说,警察局为每一位潜在的“圣战者”制作了一份详细的档案,每周都和他保持联系,掌握其上学、工作、与谁联系、参加什么活动的信息,让他意识到警察已经介入,不可肆意妄为。同时,为他建立起包括家庭成员、老师、青年组织负责人以及社区成员等在内的预防体系。

        索玛斯市长认为,反宗教极端主义是国际反恐斗争的关键,一旦没有人愿为极端组织卖命,就可以从根源上铲除国际恐怖主义。而预防极端主义的关键,在于社会要让所有人都有归属感。要包容、尊重每一个人,同时努力创造不同族裔相互信任的氛围。当一个年轻人有了宗教极端思想后,要与他进行沟通,而不是嫌弃,尽管让这样的人回心转意不容易。

        据悉,赴叙的欧洲“圣战者”出现了“回流”,一些人已经返回或打算返回比利时。在梅赫伦市的交流会现场,望眼欲穿的法蒂玛期望儿子也能够早日迷途知返,回到妈妈身边。人们也真心希望比利时反宗教极端主义能够取得更大成效,为预防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作出贡献。

        (本报布鲁塞尔3月13日电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刘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