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10日在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建设资金要向民族地区倾斜,让民族地区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尊重民族差异、包容文化多样,深化创建活动,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和睦、共同发展。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主旋律。顺着丝绸之路走去,大漠孤烟的塞外壮美,碧空万里的高原辽阔,圆润婉转的马头琴声,醇香流芳的酥油茶香,民族风情各具特色。而我们都享有同一个身份——中华儿女。今天的中国面貌,是各族人民共同建设得来的,每一个民族都可以在中国梦的舞台上载歌载舞。
习近平总书记说:“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我们包容民族的差异,欣赏各自的特色,更相信团结的力量。近年来,经过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努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的制约,一些民族地区的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这也是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建设资金要向民族地区倾斜,让民族地区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各民族地区禀赋不同,我们要结合各民族地区的不同特点,制定长远规划,有的放矢,精准扶贫。让每一个民族地区都焕发生机,呈现千岩竞秀、千帆竞发的蓬勃景象。
向改革要动力,以发展促团结。唯有改革,方能确保民族地区在全国行进的道路上不掉队。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十三五”时期更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改革的任务仍很艰巨,需要我们凝神定志、谋定后动,在深化改革的大棋局上落子布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在给予支持的同时,更要对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民族特色加以保护和发扬。在发展的同时,生态保护应置于重要位置。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此外,还要对民族的特色文化与传统细心呵护,让每一个少数民族同胞既分享改革红利,也留住家乡记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每一个民族都有着非同一般的力量,支撑着中国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披荆斩棘、阔步前进。壮族同胞有一句谚语:“一锹挖不成井,一笔画不成龙。”确实,改革没有休止符,当前唯有以更大的决心和更果敢的措施,不断加码发力,不断深化改革,让民族地区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只要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繁花似锦的团结场面、共同繁荣的美好景象,就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