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13日 星期日

    政府工作报告背后的“洋智囊”

    作者:本报记者 罗旭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13日 04版)

        政府工作报告从起草到提交全国人大会议审议,是一个发扬民主、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心的过程。鲜为人知的是,连续两年在全国两会前,国务院研究室和国家外国专家局都联合邀请外国专家座谈,就政府工作报告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政务公开新气象

     

        “中国政府一贯提倡政务公开,我们起草政府工作报告听取外国专家在内的各方面意见,也是政务公开的一种方式。”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5日举行的吹风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黄守宏这样强调。

     

        黄守宏说:“这项工作实际上是从去年开始的,去年算是尝试,我们觉得很有收获和意义。今年又继续推行,应该说今年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2015年1月12日,国务院研究室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共同召开座谈会,邀请来自比利时、德国等6个国家的13位外国专家,针对正在起草的政府工作报告,分别从经济、金融、公共外交、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环保等方面提出宝贵的建议。这些建议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今年1月12日,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外国专家局再次联合举办座谈会,邀请来自美国、英国、奥地利、荷兰、日本、韩国、新加坡7个国家的13位外国专家,就政府工作报告起草提出意见和建议。

     

        “这些专家都是国际知名专家,他们对各个国家的情况很熟悉,既有把握当代科技发展最前沿趋势的科技专家,也有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经济学专家。他们凭借学识、经验,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确实很有见地。有些直接吸收到报告之中,有些转给有关部门作为研究推进工作的参考。”黄守宏说。

     

    外部视角看发展

     

        “这些‘洋智囊’大都在中国生活多年,熟悉中国国情。今年他们提出的30多条建议,绝大多数已在报告中体现。”国家外国专家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高翔说。

     

        据高翔介绍,外国专家往往从全球视角聚焦中国问题,提出真知灼见。比如,针对创新创业,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菲尔普斯建议,中国可借鉴美国经验,通过制度、教育支持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美国布兰迪斯大学经济学教授谢千里提出,中国应继续加大科研投入、教育投入,更加注重资源分布的公平。

     

        一些专家基于对中国问题的长期观察、思考,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认为,“中国的许多博士生不敢、也不擅长在学术会议上质疑、讨论,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逆向思维,不惧怕失败和犯错误”。上海纽约大学美方校长雷蒙建议,完善教育和创新体系,加强年轻人才“深思、博学、善问、勇气、开放”五大素质的培养,倡导学术自由,鼓励中西文化交流互鉴。

     

        一些专家分析未来世界发展的格局走势,提供了一些可供中国借鉴的发展经验。如中国可以继续推进能源利用方式转变,发展清洁能源,减轻环境污染带来的环境修复成本、人才流失成本和医疗卫生成本。

     

        座谈会为外国专家深入参与中国的改革建设提供了新平台,让所有参与活动的外国专家感到新鲜和自豪。他们会前精心准备,会上踊跃发言,会下继续讨论或修改发言内容,甚至连吃午饭期间,也不忘互相交流切磋。

     

        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表示:“为了积极利用国外智力资源,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就政府工作报告征求外国专家建议这项工作今后将成为常态。”

     

    兼听则明显气度

     

        外国专家们十分赞赏和钦佩中国政府能够在这样一份重要的国内政治文件起草过程中,征求外籍人士意见,认为这彰显了中国兼听则明、海纳百川的大国气度。

     

        “这是很独特的一个做法。中国的沟通政策,可以说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包括我的祖国,都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曾任荷兰教育、科学及文化内阁大臣,现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全球策略执行总监的奈斯安认为,中国与世界的互相影响越来越明显,政府工作报告的国际关注度很高,报告起草既着眼国内的发展,又考虑对世界的影响,体现了中国政府更加透明、国际化的开放心态。

     

        其实,这些年,在重点政策、重大项目、重要举措出台之前,先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包括外国专家的意见;邀请外国专家“议政”,听取其有价值的建议,结合中国实际、借鉴国际经验,已成为中国政府的一种常态。

     

        近几年来,习近平主席先后两次在国内与外国专家代表座谈,并在访问俄罗斯期间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援华专家和亲属代表座谈。李克强总理每年春节前夕都会邀请外国专家到人民大会堂座谈,听取意见建议。

     

        刚刚过去的2015年,外国专家“议政”开创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两个“首次”。2015年1月12日,政府工作报告在起草过程中首次面向外国专家征求意见和建议;2015年12月7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专家座谈会,邀请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世界银行和麦肯锡公司的3位外国经济学家参加。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在最高层级邀请外国专家为五年规划编制建言献策。

     

        这些举措彰显了当今中国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赏,也大大提高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认知度。

     

        (本报记者 罗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