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12日 星期六

    优化升级是适应新常态的“定海神针”

    ——访安徽省铜陵市委书记宋国权代表

    作者:本报记者 李陈续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12日 08版)

        安徽铜陵因铜得名,依矿建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也是国家认定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十二五”期间,铜陵市创造出城市、产业和企业同步转型的“铜陵模式”。“铜陵模式”有什么独特经验?如何适应新常态?记者为此采访了安徽省铜陵市市委书记宋国权代表。

     

        记者:国务院为推进全国69座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而对其进行了绩效考核,铜陵的转型发展取得了哪些成绩?

     

        宋国权代表:“十二五”期间,我们坚持“在转型中发展、在发展中转型”,坚持推进城乡一体、产城一体、港城一体化发展,把稳增长与促转型、建平台与抓项目结合起来,取得了明显的进展。2013、2014年连续两年获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优秀等次第一名;2015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比上年增长40%,实施节能减排重点项目171项,完成投资157亿元,得到了国务院的通报表扬。

     

        记者:在城市、产业和企业转型的实践中,铜陵如何适应新常态?

     

        宋国权代表:优化升级是适应新常态、取得新发展的“定海神针”。铜陵首先必须以产业升级来引领转型,既改造提升存量,做强传统优势产业,构筑转型发展的“硬脊梁”,又培植壮大增量,加快发展新兴产业,锻造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同时要以平台建设支撑转型,深入推进产业低碳化、交通清洁化、建筑绿色化、服务业集约化、主要污染物减量化、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化的“六化”建设,切实提升转型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记者:城市、产业和企业的同步优化升级,铜陵在实施过程中如何操作?

     

        宋国权代表:必须以机制创新保障转型,必须强化顶层设计,科学论证精心谋划好主题计划、重大突破、生态体系、机制创新的具体规划与方案,做到顶层有设计、实施有计划、推进有体系、协调有机制、考核有办法、强化有支撑。

     

        (本报记者 李陈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