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12日 星期六

    文化评析

    书法课怎可沦为“鸡肋”

    作者:李苑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12日 06版)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关于深入推动书法教育的声音特别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改琴委员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高度重视,把书法教育纳入教学研究工作范围和教育督导专项内容。全国政协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也呼吁,要通过让孩子练毛笔字,使优秀传统文化走进青少年心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则指出,虽然书法已经进了课堂,但效果并不理想。所有的声音都指向一个问题:目前书法课的设置,形式大于内容。

        2011年起,教育部相继出台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2013年起,书法课正式走进了中小学课堂。尽管从文件到落实一路顺畅,但实际效果却不甚理想。很多学校的书法课,由于课时短,并没有招聘专门的教师,也没有设置相应的编制和岗位,仅由美术或者语文教师代课。有些地方的小学,甚至让书法特长生给同班同学上课。

        这就导致了被赋予传承中华文化、培养艺术情操功能的书法课,在现实中沦为了“鸡肋”,不少家长说:“有那个时间不如去练练英语。”目前在很多学校,书法课被挤占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些都远远背离了课程设置的初衷。

        承载中华文化的汉字,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将文字书写变成艺术的文字。林语堂曾说:“一切艺术的问题都是韵律问题。所以,要弄懂中国的艺术,我们必须从中国人的韵律和艺术灵感的来源谈起……这种对韵律理想的崇拜首先是在中国书法艺术中发展起来的。”他还认为:“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中国人民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

        书法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非功利的。周汝昌曾言,把字学好写好,是每个中国人必须完成的课业,亦即“及格”的国民文化教养。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孩子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记忆能力都处在旺盛阶段,书法教育可能起到深远的作用。

        早已有人表示担忧:在互联网时代,孩子们会逐渐默认,汉字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拼出来的;如果只在网络上拼字,甚至可能会逐渐淡忘掉汉字横竖撇捺的概念,这对于汉字文化基因的传承是很不利的。因此,让学校、家长重视起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从岗位编制上给书法老师以保障,把书法教育纳入考核和监督的范畴,是当务之急。书法进课堂仅仅是一个开始,如何让书法艺术真正走心,形成伴随学生一生的文化修养,教育界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