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三五”时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湖北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张昌尔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全面小康的聚焦点是“全面”,难点在补齐短板,而最大的短板就是“三农”,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他建议,要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记者:湖北省粮食总产量保持“十二连增”,2015年更是实现创历史纪录的540.66亿斤。在此背景下,为什么还要强调必须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
张昌尔:今年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用大量篇幅谈补齐“三农”短板之策,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对“三农”国情的科学把握。从城乡来看,短板在农村;从产业来看,短板在农业;从人口来看,短板在农民;“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当前“三农”工作的良好局面是多年来高度重视、艰苦奋斗的结果,一旦放松,出现问题,恢复起来将很困难。在当前形势下,“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记者:您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小组发言中说,解决“三农”问题,要靠思想上的重视、投入上的增加,更要靠改革创新,以农业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稳定、拉动和引领农业生产,提高粮食生产的品质和效益,增强有效供给。湖北在这方面进行了哪些有益探索?
张昌尔:当前,我国粮食库存积压、粮价低位徘徊,部分品种结构性过剩等问题比较突出,而放心、安全、高品质的农产品供给却明显不足。对此,湖北省精准施策,增加有效供给,生产的有机米、“虾稻”米、富硒米,价格是普通大米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不少还供不应求。
湖北省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从农业内部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降成本、去库存、补短板。近年来,湖北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就业最多、效益最好、农民获利最丰的“五最”产业,其中食品产业超越汽车产业成为湖北省第一支柱产业。
记者:“十三五”时期,湖北省在“三农”工作中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新作为?
张昌尔:“十三五”时期,湖北省将在产业融合上下功夫,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筑牢产业融合的农业现代化基础,构建促进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转平台,重点推进农旅融合、农工融合、农商融合、全产融合等模式,让农民分享更多二三产业的增值收益。湖北福娃集团有限公司就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集团流转土地8万亩,与农户签订订单120万亩,为农民提供代育秧、代机耕、代机插、代机收和田间管理服务,对粮食的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有效提升了农业现代化水平。
记者:湖北是油菜大省,听说您呼吁要保护“双低”油菜,为什么?
张昌尔:农产品国门把关的这颗螺丝不能松,贸易政策带来的好处,要让农民能够分享。现在,老百姓的消费观念已从以前的“吃饱”“吃精细”转变为“吃健康”“吃营养”“吃安全”。“双低”菜籽油正好符合这一需求。
近年来,受国外转基因油料和棕榈油的冲击,加之国家收贮政策发生了变化,油菜籽收购价去年下降了30%左右,产区农民收入受到影响。在国际市场上,我们已经丧失了大豆产业定价权,保护好、发展好油菜产业显得尤为紧迫,必须大力发展油菜产业,稳定长江流域油菜产能。所以,建议在长江中游主产省优先建设“双低”优质油菜保护区,推进“品种双低化、全程机械化、功能多元化、服务社会化、加工标准化、品牌优质化”;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按照国际惯例建立起必要的关税屏障,制订相关技术标准,加强对民族优质油料的保护,确保我国食用油的安全。
(本报记者 夏静 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