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3月10日电(记者颜维琦、曹继军)全面实施“家校共育”计划,试点“快乐拓展日+”活动,推进实施小学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指南建议……近期,上海市长宁区打出小学教育综合改革“组合拳”,以期让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学校公共教育服务的意识和水平,建立家庭、学校、社区之间的新型教育伙伴关系。
“有关系,少联系;有联系,少共识;有共识,少平台;有平台,少评价”,长宁区绿苑小学校长王晶这样概括家校关系之间存在的问题。在她看来,学校办学的开放程度还远低于家长的预期,由学校长期主导的单边教育、单边课程的格局尚未有效打破。更为根本的是,在“培养怎样的人”的问题上,学校与家长还没有达成教育共识,往往学校向左,家长向右,未能携手向前,家校各育造成了教育资源浪费。
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局副局长邵春安说,与传统家校合作中家长往往处于被动的、配合的地位不同,上海长宁希望通过家校共育建立一种新型的家校伙伴关系,鼓励家长主动参与到学生发展的各个环节,在教育理念与方式上取得一致,在教育过程与效果方面形成合力,在教育资源与时空上构成互补。
放学后去哪儿?有小学生的家庭,常有这样的烦恼。上海长宁的小学,每周三是“快乐拓展日”,放学后可以参加丰富有趣的校本课程。从新学期开始,“快乐拓展日”又有了拓展,除了每周三“快乐拓展日”之外,增加1至4天的下午放学后时间,继续开放学校操场、教室、图书馆、专用教师等,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课程、喜欢的老师。在复旦小学,记者看到,学校推出“阳光运动”“博雅学院”“欢乐剧场”“快乐书吧”“爱心晚托”五大方面,包括男篮女排、围棋、机器人、彩泥制作、点心烘焙等16项课程和活动,学生们玩中学,学中玩,个个饶有兴味。
邵春安说,教育行政部门鼓励学校将此项工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也希望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活动的开发和实施。希望通过“快乐拓展日+”创新课程实施方式,回应社会需求,提升学校公共教育服务的水平,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让小学生在轻松愉悦、自主选择的活动中培养兴趣、养成习惯、提高素养,在体验中实现个性发展、智力开发和强健体魄。“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给孩子们一个本应属于他们的童年时代,是我们要努力做好的功课。”邵春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