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10日 星期四

    智库专家热议“十三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本报记者 王斯敏 王琎 杨谧 张胜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10日 05版)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魏礼群

     

    深刻认识“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意义及鲜明主线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是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对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制定和实施五年计划(规划),是我们党和国家领导、组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实践证明,中长期规划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有利于明确国家未来发展的总体方向、目标任务、大政方针,合理引导社会共识和市场预期;有利于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前谋划重大项目建设和突出加强发展的薄弱环节;有利于凝心聚力,抓住用好国家战略机遇,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等。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最后一个五年,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阶段。这段时期承载的目标任务极为繁重艰巨。只有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才能实现这一时期的战略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十三五”规划的突出亮点与鲜明主线,是处于统领地位的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摆脱片面追求速度、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保持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按照既定规划坚定前行;加大改革力度,扫除体制障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力、增强活力;创新政策体系,优化资源配置,为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提供有力保障;全社会统一思想、同心协力,共同把美好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 胡鞍钢

     

    “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解析

     

        “十三五”规划的总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细分为经济目标、创新目标、协调目标、生态目标和民生目标等,这些分目标是通过定量指标来呈现的,具体如下:

     

        经济目标: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十三五”经济增长预期目标6.5%—7%,这是考虑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考虑了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也有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稳增长主要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有6.5%—7%的增速就能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

     

        创新目标: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以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这一指标为例,中国要从2015年的57%提高到2020年的85%,提高28个百分点,这是巨大的飞跃。

     

        协调目标: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既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也是释放发展潜力的关键。本次规划在户籍人口规模方面提出了达到45%的水平。户籍人口指标的提高,是为了强化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这一指标提出以后,城镇化更加注重质量的提升,对地方具有很大的约束。

     

        生态目标: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从具体指标来看,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设定一条红线,从全国来看年均增速不超过3256万亩,这就要求提高建城区空间利用效率,包括合理增加人口、经济密度等。“万元GDP用水量下降”,口径从万元工业增加值拓展到万元GDP,这涉及农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的计算,也就是要求全面高效率使用水资源。

     

        民生目标: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具体指标包括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增长0.57年,以及创造就业、减贫养老、城镇棚户区改造、人均预期寿命等,可见,“十三五”规划是关乎民生福祉的规划。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 李扬

     

    应对经济下行应更好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扩大财政赤字是必要的。

     

        这是因为,在支出方,我们需要维持并不断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保证公民福祉,促进经济发展;在收入方,由于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下行,为减少企业负担,还须大规模减税降费。如此一增一减,财政赤字增加就成为合乎逻辑的结果。我们说,经济新常态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当更加积极,主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财政赤字不断增加,政府的去杠杆就会遇到问题。经过全方位分析,我们认为:其一,中国经济欲求长足发展,必须坚持去杠杆的长期方向;其二,去杠杆是一项紧缩性的政策措施,而目前中国经济需要的是扩张性政策。基于此,我们必须承认,在经济下行阶段,去杠杆必须准备打持久战。党中央强调去杠杆,一是确定了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二是提醒大家要在适当增加需求的同时加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此次财税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的亮点很多。从政策角度分析最重要的就是尽管财政困难逐年增加,但政府承诺绝不增加居民和企业的任何负担。而这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点,有助于从根本上激发企业活力。经济问题再复杂,最根本的是企业要有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财税体制改革将减负作为一个重要支点非常到位。

     

        总收入、总支出以及收支结构问题解决之后,还要解决效率问题。财政绩效管理问题是一篇大文章,是完善公共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目前我们才刚刚起步,各种制度亟待完善,已建立的制度更亟待落实。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蔡昉

     

    扎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指出“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上述目标的确立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工市民化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抓手,同时也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五大发展理念特别是共享发展理念的要求。

     

        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速放缓,很大程度上是供给侧的原因,归根结底与劳动力短缺相关。首先,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从2011年开始出现负增长,造成劳动力短缺、工资上涨。劳动生产率如果跟不上工资上涨速度,单位劳动成本就会上升,竞争力、比较优势就会下降。其次,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新成长劳动力增长变慢,整体劳动力的素质以及人力资本改善速度就会放缓,资本过度替代劳动,致使投资回报率下降。再次,劳动力存量减少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就会变慢,资源重新配置的速度就会降低,从而不利于生产率的提高。在此背景下,增加劳动力供给,就牵住了解决问题的“牛鼻子”。但增加劳动力供给不可能增加总量,只能在提高劳动参与率方面努力,即促进更多劳动年龄人口进入生产性的非农产业就业。因而,实现稳定的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增加有效的劳动力供给,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从增加劳动力供给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看,户籍制度改革就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组成部分。

     

        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陈宝生

     

    更新观念,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为政之道,民生为本。我们要念之再三、铭之肺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改善民生,是贯彻共享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政府工作的重点所在。

     

        改善民生是共享发展理念的核心。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发展动力,更是发展目的。把民生改善作为共享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能形成发展动力和发展目的的良性循环。人民群众是力量的源泉,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收入高了,获得感多了,就会产生更大的创造力和创新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动力就更加强大。

     

        改善民生需要更新观念。面对民生新问题,需要创新思维方式。一是“公共”思维。更加注重把握好惠民生的公共性、普惠性原则,提供更多更优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二是“兜底”思维。政府要量力而行,集中更多精力和财力保基本、兜底线,做到广覆盖,编织安全网。三是“民乐”思维。惠民生要顺民心。政府要创造公平公正的环境,让老百姓办事方便,创业方便,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改善民生应抓好三件大事。一是就业。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多渠道就业,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的目标。二是增收。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着力缩小收入差距。三是扶贫。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我们要坚持精准扶贫脱贫,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扶贫脱贫攻坚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隆国强

     

    坚持开放发展 实现百年目标

     

        开放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开放发展理念要求我们用全球视野谋划未来发展。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挨打,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准确把握新机遇,清醒认识新挑战,用好新的战略机遇期。

     

        开放发展理念要求我们制定对外开放新战略。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主动或被动地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但像中国这样成功的却是少数。这告诉我们,不开放必然落后,但开放战略不对也难以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国际环境深刻变化,我国比较优势深刻转换,都要求我国制定对外开放新战略。唯有如此,才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永立潮头。

     

        落实开放发展理念要求构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针对国际环境与国内发展条件的新变化,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和国际竞争新优势。我们要着力打造国际化、法治化的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以服务业开放为重点,吸引高端产业,汇聚高端人才。要着力推进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资跨国公司,提升我国企业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自由贸易区战略,着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要不断推进我国在全球分工价值链中的地位,争抢新技术新产业的制高点,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王斯敏、王琎、杨谧、张胜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