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08日 星期二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典型

    何鄂:艺术是揉进生命的作品

    作者:本报记者 宋喜群 本报通讯员 张博 袁艳艳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08日 03版)

        “我的手是这样的宽大粗糙,像天生就是来做雕塑的。”在她手中,朴实无华的泥土与石头成了一件件富有魅力的艺术品:《黄河母亲》《希望星辰》《绣花女》……她就是著名女雕塑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国三八红旗手何鄂。

        出生在上海金山的何鄂从小喜欢画画。1951年,何鄂考入西北艺术学院(现西安美院)美术系,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女雕塑家。

        1962年,何鄂告别丈夫和刚刚两岁的女儿,迈进了漫天黄沙、荒凉寂寥的戈壁滩,来到敦煌,由此开始了长达12年与莫高窟相伴的岁月。12年,她临摹了194窟、159窟等多个洞窟的彩塑。“敦煌艺术就像大海一样,我仅深入到大海的一滴水中,便给了我无尽的滋养。”在何鄂心中,是古代艺术家唤醒了她的创造基因。在民族艺术的大道上,她要接过前人的接力棒,走出自己的创造,走出时代的创造。

        “传统是前人的创造、前人的成就。真诚地学习古人、学习遗产,然后远远地离开他们。”何鄂创作的升华,是在深入学习、不断提问和寻找答案中找到历史文化精髓的过程。《巨匠》诞生了,“献给古代优秀文化的创造者”是何鄂在雕像背后刻的字,她感动于古人的伟大创造。

        何鄂这样诠释艺术:艺术是精神心灵的产品,是把自己的生命揉进去创造的作品。带着这样的情怀,1986年,《黄河母亲》落成于黄河之滨,30年时光流逝,在海内外享有盛誉。《黄河母亲》成为到兰州旅游的人都会去合影留念的标志性雕塑。正如何鄂所说,母亲是永恒的,世世代代炎黄子孙都是黄河母亲的儿女。

        1994年,57岁的何鄂辞去了甘肃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一职,创办了何鄂雕塑院。在这个以“弘扬民族文化,创造时代精品”为宗旨的雕塑院,诞生了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与对西部人民生生不息生命力赞美的《厚土》系列作品,展示甘肃各民族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主题的《和睦》,被誉为“新时期雕塑的奇迹”的《成吉思汗雕塑群》……

        对于获得的诸多荣誉,何鄂说:“荣誉是这个时代、国家、人民对艺术家的认可与尊重,我很感恩地接受这样的荣誉。其实,我别的都不会,只会捏泥人儿。”

        (本报记者 宋喜群 本报通讯员 张博 袁艳艳)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