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02日 星期三

    缅甸流行音乐市场呈现新气象

    作者:本报记者 李司坤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02日 12版)
    图为缅甸流行乐队在演奏。资料照片

        2015年下半年以来,缅甸本土流行音乐市场一扫过去的阴霾,展现出勃勃生机。大量新专辑、原创单曲、音乐视频等如雨后春笋一般争相在市面上发行。缅甸波波娱乐公司的负责人波桑乐观地表示:“缅甸的音乐产业现正处于一个比以往更好的环境中,乐迷们开始通过购买专辑的方式,疯狂支持他们喜欢的歌手。而歌手们也开始比过去更注重音乐的质量了。”

     

        线上音乐商店推动流行音乐产业

     

        随着线上音乐商店的兴起,缅甸的音乐产业犹如打了一针强心剂。很多缅甸本土歌手都把握住了这一流行趋势,将线上音乐商店作为发行自己作品的主要平台,大量嘻哈、饶舌及R&B风格的音乐都争先恐后地投放到了这一新兴平台上。著名流行女歌手尼尼钦觉表示,线上音乐商店这一平台的兴起,极大地激发起了自己的创作兴趣,“通过线上平台,我们得以与粉丝直接接触。很多描写当下事件及情感的作品都能直接投放到线上平台,这就保证了我们的粉丝所听到的,就是我们最新的情感抒发。而在过去,专辑发行有一个漫长的周期,等到粉丝们听到我们的歌,里面蕴含的情感已经‘不新鲜了’”。

     

        与此相呼应,如今缅甸手机及各种移动网络终端的日趋普及,又极大促进了线上音乐市场的发展。现在,缅甸流行音乐产业出现了一派生机盎然的新气象。

     

        传统流行音乐制作模式亟待革新

     

        在新兴线上音乐盛行的大潮之下,缅甸传统的流行音乐生产模式面临巨大冲击,传统的流行音乐人亟待改变旧有的音乐制作模式。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原创音乐并非是缅甸流行音乐市场中的主流。长时间与欧美国家流行文化的隔绝,催生了缅甸国内一大批对西方流行音乐进行“二次加工”的音乐艺人,他们将欧美国家流行歌曲的旋律保留,再填上缅文抒情歌词,以此充当“原创”歌曲。这种音乐“创作”给缅甸带来一种独特的流行文化现象。外来游客来到缅甸,听着商店里、收音机里放出的流行歌曲,会感觉身在似曾相识的世界之中:Lady Gaga、酷玩乐队等欧美流行歌手的经典曲目旋律犹在,而歌词则换成了缅语。

     

        这种以缅语原创抒情填词、结合欧美流行歌曲旋律的混合体,在当地被称为“复制音轨”,这种现象曾一度被认为将一种全新的音乐模式带到了原创流行音乐尚不发达的缅甸。然而,也有歌手意识到这种做法将会带来的版权问题。“毫无疑问,这是一种侵权”,39岁的缅甸流行歌手、作曲家提拉摩尔表示。

     

        新设大奖激发音乐人

     

        近年来,随着缅甸民众越来越多地接触到欧美流行文化,以及线上音乐在缅甸的兴起,过去的“复制音轨”模式的生存空间也日渐遭到挤压。而随着缅甸文化产品走出国门,上述音乐模式也不时在版权问题上面临尴尬:一部参与新加坡国际电影节的缅甸影片,由于背景音乐存在对一首日文歌曲的“二次创作”,主创人员不得不尴尬地对该背景音乐的版权作出解释。

     

        缅甸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流行音乐人认识到了问题的重要性,认识到缅甸传统的流行音乐制作模式亟须革新。有关分析人士认为,所谓的“二次创作”也好,“复制音轨”也罢,对音乐人及歌手的音乐天赋要求很低,只需要照搬欧美成熟作品即可,而这将使得缅甸本土的原创音乐产业走向破产。

     

        缅甸音乐协会于2015年下半年宣布,将于2016年设立首届缅甸音乐学院大奖,以褒奖优秀的缅甸本土音乐人的成就。协会副主席吴温敏表示,缅甸已经设立了电影学院大奖和国家文学大奖,但在音乐领域没有设置类似的奖项,“设立缅甸音乐学院大奖的目的就是在全国范围内鼓励更多的音乐新人,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相信这将推动缅甸音乐产业的发展。”

     

        (本报北京3月1日电 本报记者 李司坤)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