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02日 星期三

    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突破的“三要点”

    作者:边继云 薛维君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02日 16版)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三大领域当中,产业是实体支撑,其率先突破将会助力交通和生态的“突破”。如何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使三地之间的产业在空间上的流动变得更加顺畅、损失最小、成本最低则是产业突破的核心问题。有效的政府和服务的供给是产业融合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和要义所在。

     

        破除阻碍产业协同发展的现有制约,重塑产业发展的要素市场

     

        京津冀要素市场建设相对滞后,此种滞后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强势的行政分割阻碍了市场机制解决问题的通道,基于自身利益的行政干预造成了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京津冀地区市场分割指数远高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二是基于区域融合发展的三地要素共同市场建设滞后,除产权市场发展联盟在三地碳排放、技术、旅游等产权共同市场建设上进行了初步探索外,三地的资本、金融、土地、劳动力、人才等要素市场均处于割裂状态。

     

        彻底清除行政壁垒。一是全面清理限制商品、人员、资产、技术等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的条款和规定,为区域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企业顺畅的空间转移提供有效的政策和服务供给。二是借鉴欧盟统一市场的相关规定,建立京津冀区域市场共同规则,优化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环境。

     

        完善三地要素共同市场。一是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推动中国技术交易所、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等已具备相当影响力的各地交易市场进行市场联网和重塑协同,以要素市场的重塑整合三地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各类资源。二是针对三地要素市场割裂的状态,积极推进三地共建区域性的商品物流共同市场、土地储备交易共同市场、人力资源共同市场、信用征用共同市场、金融共同市场、信息技术共同市场等。以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助推各类要素资源突破区域限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提升河北(转入地)产业发展层级和产业配套服务能力,弥补产业协同发展的短板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一直处于短板状态:一是产业发展呈现“跌落”式落差。2014年河北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9984元,比北京低6万元,比天津低6.5万元。这种落差阻碍京津产业向河北转移。二是产业发展配套能力低下。以能提高转入企业融入度和融入速度,降低转入企业融入成本的经济密度来看,2014年河北地均经济密度为1565元/平方公里,仅为京津的1/8。这一差距提升了企业在区域间流动的成本,也降低了企业在区域间的流动意愿。

     

        提升河北产业发展层级,降低三地产业协同、融合的障碍。河北应依托钢铁、石化、建材、装备等传统优势产业,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形成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同时,瞄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新医疗、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等三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1至2个关键环节进行突破,形成前沿性新兴产能。以核心技术和前沿产能的增加,降低三地产业协同融合的技术壁垒和产业壁垒。

     

        提升配套服务能力,推动产业对接从行政命令转换为行动自觉。产业选择从来都是资本追逐利益的自然选择。河北必须完善自身的产业配套服务能力才有可能使转入企业落地生根。具体建设上,河北应以“功能疏解”为着力点,在软、硬件基础设施等“通用性要素”配套建设的基础上,全面加强产品配套、产业配套、生活配套、公共服务配套、商业环境配套等“专用性要素”的供给,切实减小与京津两地的服务落差。

     

        打造一体联动式链群支撑体系,实现三地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建立健康有序的产业链群发展体系和链条式分工协作体系是三地产业融合发展的前提条件。应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构建一体联动式平台支撑体系。针对京津冀区域内部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特点,三地应联手推进产业转移,共同筹建产业发展“园中园”“共建园”,以园区共建带动形成区域间生产要素、企业主体、产业链条的“合作网络”,进而形成区域间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同时以曹妃甸新区、渤海新区、滨海新区等为依托,探索建立产业集群合作共建示范区,谋划推动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群的整体转移。

     

        构建一体联动式创新协作体系。产业链群的协作联动离不开创新协作体系的支撑。根据三地产业特色与发展优势,梳理出三地协作发展的主导产业链。以产业链为依托,进行创新协作,如联合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区域创新服务中心等协同创新平台,联合创建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通过创新协作体系的构建“黏合”三地产业的发展,并为产业的深入融合与无缝对接提供支撑。

     

        构建一体联动式制度保障体系。一方面根据协同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要求,制定详细的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按时间、节点对三地的具体任务进行分解,使规划方案转化为三地实际的工作重点,对三地产业联动进行具体推动。另一方面,以三地产业发展的分工协作为基础,谋划建立三地产业发展联合会,联合设立重点产业扶持发展基金、联合建立重大项目,分行业建立区域产业发展联盟等,以制度性产业协作体系的建立助推三地产业的一体化联动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