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兰州2月28日电(记者宋喜群 通讯员胡影、袁艳艳)甘肃的革命老区由于山高、水少等恶劣自然条件的限制,贫困人口多,经济发展滞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后,甘肃省实施精准扶贫“1+17”方案,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子,争取各方面资金,开展双联行动,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引入富民产业,打响脱贫攻坚战。
“到县城要靠双腿走上一个半小时;花一百块钱买上全家半个月约56只铁桶的水;电经常弱得带不动电视、铡草机;住在已经开裂的危土窑。”乔川乡黄蒿掌村村民高小平向记者描述以前的生活。
到目前为止,华池县已完成通村柏油路、通组砂石路,入户路还在建设当中;“三水汇源苞”工程让村民有望吃上安全水、便宜水;电压稳定,能随时看上电视、用上铡草机,住进贷款建的新房;推土修梯田,推广全膜种玉米;2800株免费的龙皇大杏树苗,是村民创收的另一条路……偏远山区水、路、房、电及脱贫产业得到改善,脱贫不再是梦。
刘坪村村支书刘仲旺满意地说,当了这么多年的村主任,没想到能建设得这么好,当初一块砖六毛钱,现在路通了,一块砖才四毛钱。
“省检察院带动我脱了贫,我不能忘了,我也可以带一户半户。”两当县杨店乡灵官村胡光林说。2013年甘肃省检察院路志强来到胡光林家,并给他算了笔账,一年种粮有多少收成,打工有多少收入,而育苗、种香菇能赚多少。在双联单位同志的鼓励下,胡光林贷款5万元,改造危旧房的同时投入6000元尝试育苗。半亩菩提树为他创收2万元,当年见效实现脱贫。2014年胡光林加入小康互助组,带动其他贫困户脱贫致富。
双联带头人、村支书曹宗孟说:“我带了4户,我出苗木,贫困户出土地和劳力,把这个苗子栽到他们地里,效益是对半分红。”王定富去年8月加入互助组,到年末靠劳力已赚取1万多元,平时还留心学习香菇种植技术,他相信只要能吃苦肯干,将来自己也是种植大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