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26日 星期五

    用信息技术缓解“留守儿童”难题

    作者:赵延东 石长慧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26日 10版)
    CFP

        正月一过,进城打工的人们又将踏上旅程,“留守儿童”问题依然复杂。据全国妇联2013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共有18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6103万人,每3个农村儿童中就有1个留守儿童。在返乡就业与随迁进城短期内都还无法实现的情况下,民生科技或许能成为缓解问题的选择。

     

    1.“随迁进城”与“返乡就业”,短期内难以实行

     

        有研究表明,在安全方面,留守儿童遭遇烫伤、车祸、溺水、触电等意外伤害的比例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留守儿童的消极心态(烦乱度和迷茫度)更为强烈,孤独感、自卑感和心理性格缺陷问题较为突出;在学习方面,留守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成绩均低于非留守儿童。

     

        导致留守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原因很复杂,但由于父母外出导致的家庭关爱和教育缺失无疑是最为关键的原因。调查数据显示,有15.1%的留守儿童(近1000万孩子)一年到头(包括春节)都见不到父母,有一半以上的农村留守儿童每年与父母见面的次数少于5次。

     

        进一步研究表明,与父母联系次数越少,留守儿童的愉悦度越低,烦乱度越高,出现各种身心问题的可能性越大。哪怕父母每周能保持与孩子一两次电话联系,也能使孩子的烦乱度明显下降。

     

        面对日益严峻的留守儿童问题,专家们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有一种方案是让留守儿童随父母进城,实现家庭团聚。这一方案的问题在于,许多农民工居无定所,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而且不少人的收入并不足以维持全家在城市的生活。再者,在相关制度未完善之前,简单地让农村“留守儿童”变成城市“流动儿童”,可能引发许多新的问题。

     

        还有一种方案是呼吁农民工群体返乡回到子女身边,这更加不切实际,目前我国的城市和农民工群体可以说形成了一种“谁也离不开谁”的相互依赖关系,城市离开农民工群体将无法运转,而农民工离开城市则几乎会丧失经济来源。正因为如此,面对留守儿童,农民工父母才陷入“抱起砖头就无法抱你,放下砖头就没法养你”的窘境。

     

    2.信息技术促进交流的现实可行性

     

        对多数留守儿童家庭而言,骨肉分离在短时间难以改变,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电话或互联网等通信工具进行亲子交流,是缓解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个现实而可行的方案。

     

        但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据调查,近44%左右的留守儿童每年与父母通话的频率在4次及以下,有4%(近260万)的孩子一年甚至接不到父母一次电话。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的研究团队近年来对贫困地区留守儿童进行的系列调查研究发现,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拥有手机的比例很低,即使有手机,高昂的通话费也使得这些贫困的孩子在拨打父母电话时踌躇再三。

     

        有鉴于此,我们认为,科技部门可以发挥“民生科技”工作的优势,通过信息技术应用,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与其在外地打工的父母之间的交流创造条件。具体而言,就是利用留守儿童所在社区或学校的互联网设施,定期组织留守儿童与其父母通过互联网进行音频或视频对话,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成员建立一个在互联网上“在线团聚”的虚拟空间,从而增强亲子交流、缓解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同时达到缩减城乡儿童之间数字鸿沟的目的。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留守儿童的亲子交流不仅有很强的必要性,也具备了相当的可行性。长期以来我国科技和信息工作的推进,已经为缓解留守儿童难题奠定了良好的软硬件基础。

     

        首先,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为留守儿童家庭实现在线虚拟团聚奠定了硬件基础。长期以来,科技部联合工信部、农业部等部门,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全面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在村一级,通电话自然村和通宽带行政村占总体的比重已分别达到95.8%和93.5%。在中小学方面, 截至2015年9月,全国中小学网络接入率已经达到85%,有望很快实现所有学校互联网全覆盖。

     

        其次,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留守儿童家庭实现在线虚拟团聚提供了软件条件。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13.06亿户,每百人普及率已达到95.5部,18岁以上人口的平均手机拥有量已经超过人手一部。同时,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8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0.3%;手机网民规模6.2亿人,占比达到90.1%。手机和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使得包括农民工群体在内的广大城乡居民都能够方便快捷地使用互联网,农民工普遍具有使用互联网实现家庭在线虚拟团聚的能力。

     

        最后,科技特派员队伍规模庞大、覆盖面广,能够为组织留守儿童的活动提供人力和技术保障。自2002年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以来,科技特派服务已经覆盖了全国90%的县(市、区),有72.9万名科技特派员长期活跃在农村基层。他们除了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等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活动之外,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知识和技术优势,为留守儿童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设备维修、科学普及甚至心理咨询、医疗卫生等服务和指导。

     

    3.“治本”同时,采取“治标”措施

     

        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就必须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但在致力于这些“治本”之策的同时,采取一些“治标”的措施仍是有必要的。在当前完全可以通过政府和社会的一些积极举措,为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创造出有利条件。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条件,依托中小学和社区等形成固定场所,利用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的软硬件设施,依靠教师、社区干部和志愿者等定期组织留守儿童与父母“在线团聚”。此外,政府可不定期地组织科技人员(特别是农村科技特派员)为此提供技术支持、设备维修等服务。

     

        二是鼓励和支持科技企业研发并生产适用于留守儿童家庭的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经久耐用的软硬件产品。例如开发专用于亲子在线视频交流的无线终端设备,通过政府采购或补贴等方式,低价或免费发放给留守儿童及其父母。同时鼓励电信运营商低价或免费提供设备互联所需的数据流量,减轻留守儿童家庭在线交流的经济负担。

     

        三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除了依靠教师、社区干部、科技特派员和社区志愿者等力量之外,建议政府广泛动员社区居民、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等,为留守儿童家庭开展在线虚拟团聚活动以及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安全教育等服务提供资金、场地、技术和智力等支持。

     

        (赵延东、石长慧,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