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系列重大部署,改革举措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2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科技部部长万钢就我国科技发展与中外媒体展开交流。记者注意到,“科技与经济”“基础研究”“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创业”成为本场发布会的关键词。
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万钢表示,经过近5年的努力,重大成果和顶尖人才不断涌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步入“三跑并存”的历史新阶段,科技创新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增添经济发展新动能提供了强大支撑。
“从发展方面看,科技创新加速突破应用,正在推动新动能不断成长、化蛹成蝶,促进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凤凰涅槃。”万钢说,科技创新支撑产业转型升级,重大科技项目形成新产能。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0.9%增加到55.1%。国产首架大飞机C919成功总装下线,ARJ支线飞机成功实现商业运营;新一代高速铁路技术世界领先,高铁里程占世界总量60%以上,进军海外市场。
“以往总有人问,我们的载人航天、卫星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今天特别给大家介绍一下。”万钢举例道,高分系列卫星成功发射,在国土普查、环境监测等18个行业1100多家单位得到应用。比如发生水灾了,我们就用高分卫星判断水的流势对作物的影响;还有北斗导航广泛应用,已经有200多个不同产品应用在渔船、汽车上,形成产值已有1000多亿元。
在谈到基础研究时,万钢强调,中国科学家正在为人类知识创新作出更大贡献:屠呦呦成为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潘建伟团队的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研究位列2015年国际物理学十大年度突破之首、王贻芳荣获基础物理学突破奖。“基础研究、前沿探索是一个国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关键。这些年来,我们尽可能地提高基础研究的投入。”万钢表示。
科技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十二五”以来,围绕资源配置、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评价等方面,中央系统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万钢从四个方面总结了科技体制改革的成果。
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全社会研发支出预计达到14300亿元,其中企业支出超过77%。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设立首批创投子基金,16个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增加科技贷款超过1.2万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创新支持政策的带动和放大效应正在凸显。
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围绕解决资源配置“碎片化”和聚焦战略目标不够的问题,扎实推进计划优化整合,建立形成“一个平台,三根支柱”的计划管理新框架。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把过去管理科研经费的30多个部门联合起来成立联席会议制度,专业机构负责项目管理,“全程嵌入式”监督和评估体系正在形成。
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院士制度改革有序推进,进一步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人才计划有力促进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近5年回国人才超过110万人,是前30年回国人数的3倍。
破除科技成果转化制度障碍。2015年10月1日发布实施新修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在下放成果处置收益权、强化对人的激励、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最近我们正在制定实施成果转化法的若干规定,对成果转移转化中的尽职免责、离岗创业、成果收益、技术市场和科技服务等方面作出制度安排,使科技成果转化法落到实处。这一政策即将发布实施,将极大激励科研人员开展成果转移转化的热情。”万钢说。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更加完备
“目前区域创新更加活跃,形成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创新型省份、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初见成效,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深入推进。”万钢说,11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146家国家高新区成为区域创新创业的核心载体,和498家众创空间、60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共同形成接续有序的创业服务链条和良好的创新生态,吸引了成千上万青年人创业创新。
2015年,中央发布文件支持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此,万钢表示科技部在2016年要进一步加大对众创空间的扶持力度。首先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现代农业、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重点领域,针对产业需求建设众创空间;要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围绕主营业务方向开放市场资源、装备资源,包括销售和采购资源,和中小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广大创客共同创新创业;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围绕优势专业领域建设众创空间,开放科技资源、设备,带领青年人创新创业。要在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一批围绕众创的平台。“赛马场上选骏马、市场对接配资源”,万钢用了一个形象的说法来鼓励青年人创新创业要敢于面对资本市场、商品市场和服务市场,“我们要把青年人创新创业的激情、潜力激发出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发展永无止境,改革未有穷期。”万钢最后表示,2016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为引领型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本报记者 叶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