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24日 星期三

    讲武堂

    军事威慑 拓展打赢战争的途径

    作者:特邀嘉宾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 蔡仁照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24日 11版)
    登攀 廖键摄

        在军事斗争领域,战争与威慑就像车之双轮、鸟之两翼,具有互联共鸣效应。战争力量是威慑的根基,战争艺术是威慑艺术的强化剂。打赢战争的力量强大,战争指导的艺术高超,其威慑效应就高。军事威慑具有遏制战争、维护和平的强大功能,丰富的威慑艺术拓展打赢战争的途径,“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军事斗争的最高境界。在新形势下,我们贯彻国家综合安全观,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既要大力提高实战能力,也要不断强化威慑艺术。

     

    威慑常态化是维护和平的重要支撑

     

        任何能量都有相应的表现形式。战争是实战能力的体现,军事威慑也是实战能力的折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出现持续的冷战时期,是基于二战后期横空出世的核武器的强大杀伤威力。建立在机械化装备之上的战争样式,核力量是核威慑的基石。核威慑源于对核战争的恐惧和疑虑,又是对核战争的一种制约。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迈进,信息化战争悄然登上军事斗争舞台,催生军事威慑艺术的创新发展。

     

        军事威慑的基本规律是:强慑弱,大慑小,创新威慑保守,高精威慑平庸。威慑是理念,它谋划军事力量的运用时机。威慑是方法,它影响军事力量的运用方式。威慑的含义不像战争那样能够确切表达,却是心知肚明。海湾战争爆发后,我们提出增强“威慑和实战能力”,是把威慑看作军事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斗争的实践表明,实现军事威慑要有一支能够制衡对手的力量,有一套运用军事力量的战略,有一些巧妙运用军事力量的策略。在新形势下,军事威慑常态化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重要支撑。

     

        军事威慑要充分考虑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在新形势下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要大力提升威慑力量。战略机遇期是中华民族的发展期,但不是安全期。维护战略机遇期需要稳定,当安全稳定与国家主权发生矛盾时,如何采取威慑行动?形势发展到必须动用军事力量时,是通过威慑行动来维护还是运用实战解决国家利益之争?维护国家安全底线须有多少威慑力量?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小患不除,必有大乱。一国不止,必有连锁反应。适度的威慑行动是维护战略机遇期的有效手段。威慑行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核心利益受到侵害,军事力量怎么动?这是显示威慑能力、发挥威慑作用的重要时机。

     

    信息威慑提升打胜仗的实力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战争形态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这个转变的主要标志是,非接触、非线式、非对称。军事力量的作战样式由合同作战向一体化联合作战转变,这个转变的主要标志是,多维作战,空天主导,信息制胜。以信息为主导的局部战争,军事力量的实时化信息传输能力、全球化快速部署能力、精确化远程打击能力,都有显著提高。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威慑艺术进入新一轮的创新发展期。

     

        信息威慑是运用信息的不同功能产生的威慑效应,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威慑领域广泛运用的必然结果,是信息社会的重要斗争方式。信息威慑的基础是具有强大的信息攻击能力。军事斗争领域,信息不仅仅是一种保障资源,更是战斗力资源。有人认为,攻击的威力可与核突击相类似,可以使攻击的对象陷于瘫痪。信息时代的军事斗争,军队的武器装备和作战行动对信息的依赖更大。一支军队不能实时获得准确的信息,其有关能量就无法转化为战斗力。一旦掌握信息优势,就可能带来军事行动上的整体性优势。利用信息进行威慑和反威慑,对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具有制约作用。

     

        战略威慑是为达成一定的战略目的,通过显示战略力量和使用战略力量的决心,以迫使对方屈从的行动。核威慑是战略威慑。战略威慑最鲜明的特征是全局性和深刻性,具有全局性的深刻威慑,才能达成战略目的。实施战略威慑必须具备战略力量,具有达成某一战略目的的迫切需求,显示出使用战略力量的坚强决心。战略威慑是建立在正确判断战略威胁的基础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冷战对峙,实际上就是战略威慑的较量。对峙的激烈与缓和,反映出应用战略威慑的强度与力度。古巴导弹危机,即是肯尼迪与赫鲁晓夫在战略威慑上的较量。战略威慑的应用不拘一格,关键在于决策者的战略智慧。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战略威慑,都要建立在相应的战略力量的基础上,虚张声势的威慑是难以持久的,往往也是无效的。1961年7月,西柏林危机期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为迫使美国结束对西柏林的军事占领,曾向美国及其盟国发出不惜动用洲际导弹发射氢弹核武器的最后通牒。但美国通过卫星侦察得知,苏联的SS-7和SS-8洲际导弹仍处于试验阶段,不具有实战能力。据此,美方迫使苏联撤销最后通牒。苏联由于虚假的战略能力而导致威慑失败,不得不在西柏林危机中作出让步。

     

    把握战争与威慑的时代特征

     

        战争与威慑都是时代的产物。冷战时期,威慑一度被看作是霸权主义的特权。冷战结束,我们强调要有必要的威慑能力。新形势下,善于把握战争与威慑的时代特征,切实提高威慑能力和实战能力,是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的一把钥匙。在威慑目标确定上,要处理好遏制大战与打赢小战。维护世界和平,适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大战必须坚决遏制,这关系到维护战略机遇期。小战必须坚决打赢,这是提高威慑效应的基本要求。在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等根本问题上,要善于营造威慑效应。在信息化条件下,总体实力处于劣势的国家,只要掌握某一种核心技术,亦可发挥一定的威慑作用。要善于使核心力量发挥关键作用,局部地区的力量发挥全局作用,产生整体影响。

     

        在威慑对手制衡上,把握好抗衡大国与制约小国。毛泽东当年提出大三角关系,提出三个世界理论,是高效的抗衡措施。当前,超级大国在军事、科技、经济等方面都处于强盛时期,我们的综合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创新军事威慑艺术要充分考虑发达国家的军事力量,对强国要有反干预、反制约措施。在威慑方向选择上,统筹好主要方向与重要方向。新形势下的军事斗争,要把握主动,提高威慑效应。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困难时期研制成功“两弹一星”,掌握了国际斗争的战略主动。如今适应形势变化,着重关注海洋方向和陆地方向。这就要求我们确立大海域视野和大陆疆思维。经略周边,增强威慑功能,还要有大战略,才有长远效应。军队要经略,地方也要经略,当年,我们建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千湘女上天山,就是经略周边的重要举措。

     

        在威慑资源配置上,协调好新型力量与基础力量。新型作战力量的建设与演练,具有威慑效应,显示一种威慑方式。边境封控、国土防卫、特种分队前出等演练,具有不同的威慑效应。适应形势任务发展,要加快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发展。在威慑视野拓展上,善于提出原创性军事论点。

     

        (蔡仁照)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