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24日 星期三

    新理念新发展·聚焦“十三五”系列调研

    株洲如何打造“中国动力谷”

    ——一个老工业城市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探索和实践

    作者:中共株洲市委宣传部调研组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24日 10版)
    中国动力谷产业规模结构升级规划
    ①株洲通用航空产业园内的阿若拉飞机。
    ②中车株机公司车间一角。
    ③中车株机公司研制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
    ④中车时代电动公司电动汽车生产车间。(本版图片均为调研组提供)

        湖南省株洲市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被誉为“电力机车的摇篮”“动力之都”。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株洲顺应大势,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发挥技术与产业优势,打造“中国动力谷”,走出一条符合中央要求、体制机制更活、结构布局更优、质量效益更好的老工业城市转型新路。“十三五”期间,株洲将坚持优势产业优先发展,精心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中国动力谷打造成为产业振兴主阵地、转型升级主引擎、城市形象新名片。

     

    1.打造中国动力谷和建设国家自主创新

     

    示范区是株洲转型发展的必然和必需

     

        1.株洲拥有雄厚的动力产业基础和自主创新实力。

     

        株洲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布点兴建的八大工业城市,我国第一台电力机车、第一台中小航空发动机等180多项中国工业“第一”诞生于此。株洲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有近80年的发展历史,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研究所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军的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株洲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技术研发中心。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品覆盖该产业所有领域,交流传动电力机车、铁路敞车及机车电机实际市场占有量居全国第一,主导产品技术水平国际领先。航空产业拥有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等国有大型航空企业研究所,是我国唯一微型航空发动机生产基地,在国内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研发、生产方面拥有绝对优势。山河科技阿若拉、美国罗特威、北航小蜜蜂等一批通用飞机整机制造项目,中航动力航空零部件制造、高精传动等一批航空配套和衍生产业项目相继落户株洲通用航空城,初步建成涵盖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机械传动、轻型飞机和直升机制造的产业链。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领域,株洲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的先行者和领跑者,“时代电动”成为国内最大的电动公交车研制基地,北汽株洲分公司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数十年的发展,株洲积淀了雄厚的动力科技研发力量。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42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88名,各类专业工程技术人员11万人,本土企业培养两院院士3名,引进两院院士3名。株洲还有国家级研发机构1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4家,省级研发机构41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7家、博士后工作站9个。每年研发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超过200项,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2%。

     

        2.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实现“二次创业”。

     

        党的十八大后,株洲提出转型升级的总战略,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国家赋予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的新使命,动力产业聚集的株洲(国家)高新区经过第一个十年的初创探索后,正在考量未来十年“二次创业”的道路。

     

        几经酝酿,2013年7月,株洲(国家)高新区提出打造“中国动力谷”的战略构想:以转方式、调结构为宗旨,以最先进的机车牵引引擎、最强大的航空动力引擎和最环保的汽车动力引擎为核心助推器,着力打造以中国轨道交通城、中南地区通用航空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城“三城”为支撑的“中国动力谷”和未来的“世界动力谷”。

     

        “中国动力谷”包含三层含义:中国,代表国家级水平;动力,代表产业特色;谷,代表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2013年8月,株洲市委将“打造中国动力谷”上升为全市发展战略。9月,《打造中国动力谷——株洲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年行动方案》(2013—2022年)通过科技部火炬中心的论证评审,得到高度认可。同年底,打造“中国动力谷”纳入部省共建项目,上升为湖南省发展战略。

     

        2014年,株洲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3大动力产业,以打造“中国动力谷”为核心内容,与长沙、湘潭一起申报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得国务院批复同意。

     

        3.打造“中国动力谷”、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拥有现实机遇。

     

        抓住国家、省、市层面的政策机遇,株洲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全国首批10个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名单。全国首个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发展试点花落株洲,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层面,2014年至2016年,国家连续三年提供3亿元滚动资金支持。国家工信部公示首批智能制造专项项目,湖南4个入选项目全部来自株洲。湖南省高度重视株洲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湖南省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第一个产业,成立了湖南轨道交通行业产业基金。湖南省人民政府颁布的《关于支持航空装备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和《湖南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明确要求通用航空产业项目集中布局在株洲建设。《湖南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中,株洲三大动力产业已被列入重点发展产业。株洲市政府制订了《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振兴行动计划(2014-2017)》等五个产业行动计划;航空航天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型能源汽车等项目已入选“株洲制造2025”首批重点建设项目。

     

        动力产业面临难得的市场契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进入快车道。从国际市场看,轨道交通装备行业逆势上扬,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企业的订单有望接踵而来。从国内市场看,轨道交通被国家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被湖南省列为重点发展的标志性产业。各省争取在“十三五”动工的“省会间”铁路成批出现,“十三五”期间新规划的高铁可能要增加数万公里。经济新常态下铁路建设再次提速,对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来说是巨大“利好”。其次,通用航空产业迎来黄金时代。随着我国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瓶颈即将突破。据预测,至2020年我国通用航空飞机需求量约10000架,通用航空全产业产出规模约15000亿元。通用航空产业极有可能成为继汽车、高铁后第三个国民经济增长领军行业。其三,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根据“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达到汽车市场需求总量的20%。

     

    2.株洲实施深度创新发展要实现“要素红利”向“创新红利”的转变

     

        “十二五”时期,株洲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中国动力谷”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最大程度释放创新能量,实现由“要素红利”向“创新红利”转变,由“株洲制造”向“株洲创造”转变。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翻番。

     

        集聚中做强优势产业,在推进轨道交通科技城建设上,株洲规划布局了主机产业园、零部件产业园、新产业园、IGBT应用及电子产业园、物流产业园等5个产业园,建设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中车株洲电机3个企业国际研究院,集聚了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规模以上企业62家,获批全国唯一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市”。株洲电力机车、城轨等产品出口世界四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电力机车产品占据全球市场的20%,中车株洲所连续五年占据国内城轨牵引系统市场领头羊地位。不到五年时间,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总产值从不到100亿元突破千亿大关,成为株洲首个千亿产业集群,撑起株洲经济半壁江山。

     

        推进通用航空城建设,山河科技阿若拉轻型运动飞机、飞虎无人直升机、罗特威直升机整机下线并实现销售,高精传动、中航发动机维修中心建成投产,机场大道、航空大道等项目加快建设。航空产业企业30多家,实现产值过百亿元。

     

        推进汽车产业城建设,北京汽车株洲分公司整车生产突破50万辆,中车时代电动具备年生产新能源客车整车1万辆、动力系统总成及关键零部件2万套的能力,打造了国内独一无二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条。北汽二工厂、汽车零部件配套园、汽车博览园稳步推进,以北汽、时代电动为骨干,集聚了160多家汽车整车、零部件及机械加工企业,年产值突破200亿元。汽车、航空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1%、30%。

     

        在创新中培育新动能。建设了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硬质合金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力实施创新创业园区“146”工程(两年内重点建设10个创新创业园区,建成4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引进600家企业入园)。建成留学人员创业园、中小企业促进园等创新型园区。为引进和培育企业研发机构的核心载体——总投资223亿元的“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建成开园,6位“两院”院士设立院士工作点,中科院智能视频识别分析技术等一批项目落户,将成为全国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自主创新示范区。

     

        大力实施“5211人才计划”“万名人才计划”(从2014年开始,用5年时间主要在科技创新、重点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重点引进培养100名高层次领军人才,重点引进1000名、培养1000名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重点引进1000名、培养2000名社会民生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重点培养5000名技师以上高技能人才),计划实施一年来,全职引进博士和高级职称以上人才近100人。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开园后,轨道交通应用产品、CMOS射频前端研制生产等9个创新创业团队项目入驻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4所重点高校产学研基地或办事处,12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集中入驻。

     

        围绕核心技术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打造产业链。中车株洲所自主研制的牵引、网络控制等八大子系统在中国标准动车组上装载,实现中国高速动车组技术的全面自主化、标准化;搭载中车株洲所自主研制关键核心部件的我国首列永磁高速动车组,跑出385公里/时的最高时速,推动我国进入永磁系统牵引的“高铁动力”3.0时代;由中车株洲所提供牵引、供电和信号三大核心子系统的国内首条中低速磁悬浮商业运营线“试跑”,使中国成为少数几个掌握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技术的国家之一。近三年株洲承担国家重大专项、“863”计划、科技支撑等项目189项,累计申请专利突破2万件,稳居湖南省第二。

     

        积极探索众创、众包、众筹等新模式,布局了8个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吧等创新创业平台,打造了创业园区、创业街路(市场)、创业扶持网点160个,创新创业在株洲呈燎原之势。

     

        在配套上造优环境,全面启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6+4”政策落地。株洲设立科技创新引导资金,支持科研创新团队和创新型企业发展。形成了吸引人才落地的“1+2+X”的政策体系,从创新创业、培养提升、住房保障、安置家属等方面,吸引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和尖端人才进园创新创业,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创新团队,一次性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设立了“中国动力谷”发展专项资金,财政对科技投入经费达到9.5亿元,形成涵盖科技创新、产业扶持、人才引进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成立“动力谷企业成长学院”,建立了“七大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组建了“中国动力谷”科技金融创新联盟。制订出台《创业苗圃暂行办法》《瞪羚企业扶持办法》《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的若干政策的补充规定》,建立从创业苗圃到孵化器、加速器,再到产业化的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孵化链条。加强科技银行的引导作用,财政风险补偿资金由5000万元提高至1亿元,累计服务企业87家,授信2.5亿元,贷款余额1.5亿元。

     

        3.“十三五”株洲打造中国动力谷、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设想和挑战

     

        “十三五”期间,株洲将突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持优势优先、扶优扶强的原则,深入实施轨道交通、航空、汽车等产业振兴行动计划。抢抓国家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发展试点、低空空域逐步开放、能源战略深度调整等重大机遇,构建中国动力谷“三基地一中心”,即建设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创造基地、国内一流通用航空基地、全国新能源汽车基地和动力产业科技创新研发中心,将“中国动力谷”打造成为株洲产业振兴主阵地、转型升级主引擎、城市形象新名片。全面推进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环境优化三大工程,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力争2020年,将株洲基本建成中部地区极具竞争力、全国一流的国家创新型城市,部分产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创造基地的目标,以解决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空间、功能配套、市场开拓等问题为导向,在产业基地建设、集聚发展、科技创新、保障服务等方面全力扶持,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城,打造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发中心、制造中心和全国最大的轨道交通产业服务中心,力争到2020年全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

     

        2.以国家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科技专项落户为契机,大力发展中小型直升机整机制造和航空传动系统零部件,打造集研发、生产、孵化于一体的航空产业园,努力建设国内一流通用航空基地,完善“中小航空发动机+通用飞机整机制造+通航运营+配套产业+衍生产业”的航空产业链。加快推进北汽株洲基地、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努力建设新能源汽车基地。

     

        3.大力推动智能制造。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湖南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工业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渗透拓展和深度融合。推进“人机互融”,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研究、制订、构建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加快智能制造模式在行业的推广应用。依托轨道交通等国家智能制造专项,建设数字化工厂,推进制造过程和重点产品智能化,培育发展新型生产方式。

     

        4.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开展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围绕动力产业,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高端创新平台和行业重点实验室,整合各类科研平台资源,面向市场形成技术集成、共性技术研发、小试中试和工业性试验的资源服务网络。与企业共同建立产学研联盟,支持和资助企业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研发机构,更多地承担国家及地方重大科技项目,提升企业自主创新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发挥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中航南方公司等军工研究院所的技术、产品、人才优势,布局一批军民融合重大项目。

     

        5.自主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加快落实科技成果处置、股权和分红激励、个人所有税改革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6+4”政策,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热情。做好顶层设计,紧密结合株洲实际和未来发展需求,制定实施《株洲市建设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2016-2025),科学谋划产业发展格局,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功能分区、产业分区,形成差异化、专业化的创新要素布局。建设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炎帝创客中心,重点在建设新型科研机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区域协同创新、科技金融发展、自主创新产品首购和订购、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扶持等方面,探索株洲特色的自主创新政策,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6.着力聚集创新创业人才团队。依托“中国动力谷”这个平台,充分利用示范区的政策优势,围绕技术转移发展绘制人才地图。以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为核心,努力建设动力产业技术研发创新服务中心。通过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团引园,加速创新资源聚集,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研发机构、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将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打造成为各类高端创新创业要素聚集辐射的中心。

     

        7.加快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一批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实现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与资源对接,形成“政府+银行+担保+保险+创投+科技服务中介”的科技金融体系。支持科技企业通过吸引天使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股权众筹、科技银行等各类创投资本以及各类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多途径筹措创新资金,促进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双赢。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着力将“中国动力谷”打造成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域。

     

        8.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引进一批创新创业辅导、投融资、风险担保、科技银行等服务机构入驻园区,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推广“孵化+创投”孵化模式,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和风险。依托“互联网+”,培育更多“创客”“微客”等新兴业态。打造“1+N”众创开放空间,提供全链条创新创业平台。

     

        (执笔人:张莉、李支国)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