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23日 星期二

    电视文化节目怎样拥有生命力

    作者:王前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23日 02版)

        2015年,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呈现井喷之势,真人秀节目成为各大卫视竞争的利器。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不少节目选择了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传统文化类节目频现荧屏。

        中华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可供挖掘、创新的素材取之不尽。相比一些通过比明星、拼颜值、制造大场面等博收视率的节目,传统文化类节目可以说是选择了很好的切入点。但是,目前荧屏上的传统文化类节目多是跟风之作,缺乏精品,有些节目更是着意于搭政策的顺风车,意欲从收视率上分一杯羹。在这种背景下,贵州卫视播出的益智文化类节目《最爱是中华》引起了笔者的关注。该节目2013年首播,创作之始便呈现出别树一帜的文史风格,着力还原历史真相、普及国学知识,犹如探出围墙的一枝腊梅,散发出清香。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电视荧屏承载有限,如何寻求二者的平衡?面对这个传统文化节目一直以来的创作瓶颈,《最爱是中华》没有被束缚住手脚,而是对节目形式与内容进行了“精雕细琢”和大胆创新,如“才高八斗”环节,选手要在规定时间内说出所抽中人物的8个关键词,考验学识深度与归纳能力;“文化密码”环节考验知识面,选手通过格内的汉字选题对阵,节奏紧张,富有竞赛性;“名师高徒”则是选手与导师的互动,体现了教学相长。

        对文艺工作者而言,传承中华文明和弘扬民族精神,既要深入探寻传统文化的优秀根基所在,也要在新形势下把握新机遇、担当新使命,锐意创新,以广大观众喜欢的节目形式弘扬传统文化。《最爱是中华》的节目制作,有一个环节颇具问题导向——邀请在国学领域有研究的导师,讲解名言典故,澄清观众耳熟能详的知识点中存在的误区,力图补过拾遗。

        推动传统文化“理解、记忆、展开”,实现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立足于此,电视文化节目才会拥有生命力,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王前)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