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22日 星期一

    与道德模范同行 心大境高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22日 04版)

        去年春节前,我慕名来到江苏省盱眙县桂五镇敬老院采访。因为听说这里没有一个老人愿意回家过年,鳏寡孤独且不说,就连二十多名有儿有女的老人都不愿离开。他们说,与院长李银江过年才叫过年。于是我写了通讯《一位敬老院院长的孝与忠》。今年除夕,我又悄悄来到桂五敬老院,得知61位老人仍没有一个愿意回家过年,他们说,敬老院就是我们的家,李银江就是我们的孝子。第一次来时,李银江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这一次来,他虽已是江苏省道德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但一颗孝老敬老的赤子之心依旧如故。这让我顿生敬佩。

        李银江对老人的热爱、对职业的热爱,是一种发自内心深沉的爱。“范大爷,您该洗脚了!”刚见到李银江时,他正捧着五保老人范广忠的脚,闻到老人的脚有异味儿,便端来水盆为老人洗脚。李银江说,抱着老人的头脚闻味道是他的一项日常工作。“老人身上有味儿,是我的疏忽!”在这个汉子眼里,敬老院不只限于让老人们吃饱穿暖,更要关注每个细节。他对孝道的坚守和传承,像沙砾般细碎,却是一剂社会道德良药。

        在李银江身上,尽孝早已超越了血缘和职责,他总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对老人尽孝,就是对社会尽责,对党和人民尽忠。”我写过无数像李银江这样的凡人善举,他们平凡的人生传递着道德的高度和人性的深度,与他们同行,让我心大境高,也让我更加真切感受到手中的笔分量有多重。

        采访完李银江,告别敬老院,除夕的夜空被璀璨的烟花点亮,厨房飘来的年夜饭香也越来越浓。在孩子眼中,李银江是老人,在老人眼中,他又是孩子,他把61位老人的家作为终身的家。此时,我也要回家陪82岁的老母亲过年了,可转念一想,和李银江的“大孝”相比,这又算得了什么。在李银江心中,敬老院这个“大家”永远是第一位的,“大家”好了,“小家”的日子才能好。

        (本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