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22日 星期一

    透过驮煤河的早晨看脱贫新生活

    作者:本报记者 吕慎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22日 04版)

        今年春节前夕,光明日报记者部主任周立文专程来到贵州,和我一起深入基层。我们先后走访了安顺和毕节的三个县,釆访的重点、关注的焦点是扶贫和脱贫。因为扶贫攻坚是贵州的中心工作,作为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贵州能否如期脱贫关系到全国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扶贫工作千头万绪,选准切入点非常重要。在去年底贵州扶贫工作会议上,刚上任的省长孙志刚脱稿讲了半小时易地扶贫搬迁的问题,可见这项工作是非常复杂和重要的。而时至年关,刚搬迁出来的贫困群众过得如何?他们有什么困难?扶贫移民工作还有哪些问题?这是了解整个基层扶贫工作的切入点。因此,我们选择了黔西县的一个移民安置点作为采访对象。

        走基层最忌浮光掠影,光看一两个点,问上几个人,很难了解真问题,也难以把稿子写好。我们先深入到毕节的大方、黔西两县的偏远乡村,倾听贫困群众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想法,了解基层干部对这项工作的落实情况。经过四天的调研,我们对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在基层的一些情况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第五天一大早,我们来到了黔西驮煤河移民安置小区。那天空气清新,清澈的河水配上河湾里一排排现代化的移民新区,让我们一下子想到了《驮煤河的早晨》这个题目,不仅是因为早晨来采访,更是感到这个小区人们的新生活好比新的一天开始,也寓意着贵州扶贫工作为更多群众的人生开启了新的一天。

        在小区,我们走访了5户移民,梳理了不同的类型:问了主人问孩子,问了老人问亲戚;既问过去,也问现在;既了解他们的幸福,也了解他们的困难。力求听真话,知实情。经过这一番从表及里、从外而内、从上到下、从小见大的采访和调研,稿子早已清晰呈现在我们脑海里,一篇真实讲述扶贫移民故事的《驮煤河的早晨》大年初三在光明日报与读者见面了。

        (本报记者 吕慎)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