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21日 星期日

    语言文字第二期

    在《老炮儿》里寻京味儿

    作者:周一民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21日 07版)
    雪后颐和园 资料图片

        京味儿浓郁的腔调,伴着深巷胡同里的光景,勾起了一代人关于生活的记忆。在电影《老炮儿》中,轻松、活泼、接地气儿的北京方言,让我们感受到了妙趣横生的韵味儿。

        电影《老炮儿》使用北京方言其实是个很讨巧的事。

        方言是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话,人们会倍感亲切,而北京方言作为普通话的口语基础,简单、流畅、平实,容易让大众接受。另外,语言是可以学习的,人们对于母语(汉语、普通话是广义母语)的学习更是自觉敏感,特别是年轻人,陌生感让他们感到新鲜有趣,这也成为《老炮儿》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

        片名“老炮儿”是一个典型的北京方言词。《北京现代流行语》(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中曾记录为“老泡儿”,指在社会上混、不正经工作的人;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老炮儿”意为多次进出炮局监狱的人。方言词常有不同的理解和写法,写法则与词义、词源有关。“炮”字在北京话里也可以指脾气暴躁、仗义执言的人或其他不雅之义,这里也可以看作是编导为表现主人公六爷人物性格而创造的一个专有名词。

        细究《老炮儿》中的方言词语,来源种类不一。

        像“轴、瞅不冷子、吃馅儿、门儿清”属于老旧的方言词。比如“吃馅儿”用得很普遍,泛指吃包子、饺子、盒子等带馅儿饭食。影片中隔壁大婶向六爷借了两根葱,六爷回应了一声要去“吃馅儿”。

        影片中提到的“一张儿、套磁、碴架、拔份儿”是80年代的流行语,近似黑话。“一张儿”是10元,“套磁”就是套近乎。“碴架”指打架,“碴”即“交手、拼命”,可能由用玻璃瓶子砸碎扎人而来,电影中写作“茬”。“拔份儿”指抬高身份地位、高人一筹,这也体现了老北京人骨子里的一种傲气和要强。

        轻声儿化是北京方言中十分突出的一个特点,也正是有了这儿话音才让整部电影沉浸在浓郁的京腔京韵中。

        轻声是词句中说得含混短促的音节,例如影片中的“搭理、规矩、出息、腻歪”都是轻声词。再有就是一些词缀,如中缀,“夜么虎子、下巴颏儿、瞅不冷子”中的“么、巴、不”;后缀如“刷子、嘴巴”。

        儿化一般给词根赋予了新的意义和色彩。像“老炮儿”的“儿”,既有“表人”的意义,也有“亲切、戏谑、卑微”等色彩,表现力很丰富。这使整部影片迅速把观众拉回到了充满市井气息的常态中去,将老北京人风趣幽默、随意自在的生活姿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电影观完后,似乎有些意犹未尽。而这些耐人寻味的感情都是通过再寻常不过的语言传递给观众的,让观者在京腔京韵中体会这些老北京人的生活追求。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退休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北京现代流行语》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