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水捧出“舌尖上的师大”
“新乐群食堂一天就能吃掉40余袋大米,约2000斤重;30袋面,约1500多斤;还有7500斤菜、750斤油、700斤鸡蛋、3500斤肉。”对于食堂一天的消耗量,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田博文如数家珍,这是他在食堂实践一周的发现,“每天用餐约21000人次,而新乐群职工人数却仅有150人。”
通过在食堂一周的实践,田博文不禁感慨:“正是有了食堂师傅的辛苦,才能有师生心中‘舌尖上的北师大’。”
去年,后勤系统、教育学部、生命科学学院共同组织的“三进”工作正式启动: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进后勤、学生进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后勤工作进学分体系。
“整个校园就是一个育人的大环境,学生走进后勤进行社会实践,可以说正是向社会学习、向生活学习、向所有日常事务学习的一个实践。这其实也符合我们人才培养的目标,即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在点滴中感悟美好。”北师大校长助理、后勤管理处处长张强向记者解释了举办这一活动的初衷。
超市的货架上都是“学问”
后勤管理的不少工作看似与“学习”无关,但处处需要学习,行行都有“门道”,这是生科院本科生容玉琳在学子超市实践后的体会。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容玉琳认识了她的师傅——商贸部学子超市领班张荣。“原来微笑是她们每天的‘必修课’,我们正是在这样的笑容中感受到了别样的亲切与暖意。”
容玉琳发现,超市的各位师傅都是“百事通”,超市货物繁多,种类达到6000余种,品质、批次、价钱、位置、生产日期、进货渠道、上货周期等大量庞杂的信息都需要了如指掌。容玉琳在实习期间学会了整理货架、查验食品质量、安全巡视等基础工作。她说:“一切都需要用心学习。这些工作其实和我们平时合理安排学习,尽力理解、记忆和输出的道理是一样的。”
与宿管阿姨比拼记忆力
艺术与传媒学院的本科生王淑婷被分配到了学宿服务中心。
她非常佩服宿管阿姨的记忆力:“阿姨能够记得全楼人的名字,并且能凭借每天进进出出的学生穿的衣服、走路的姿势在最短时间内精准判断出这个学生是不是自己楼的学生。”
宿管阿姨的功夫不是一天练就的。王淑婷说,这背后是宿管们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阅人能力以及很高的情商。像宿管阿姨一样“过目不忘”是王淑婷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两周下来,她感觉自己的“瞬时记忆与提取记忆”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王淑婷之前有时候有活动晚归,宿管阿姨会要求登记,并且询问得很细致,当时会觉得“好麻烦”,但是自从自己做了宿管,才理解了这份关于“安全”的沉甸甸的责任心。“有时候觉得宿管阿姨有点儿像妈妈,虽然啰唆,但是句句都是爱。”王淑婷说。
助力创建大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多元优质发展”平台
从2015年9月28日开始至今,后勤系统先后与教育学部、生命科学学院、哲学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联合开展了“学生后勤志愿服务体验岗”活动,并于去年年底向全校推广。据不完全统计,共有210余名学生积极报名参加了此次志愿体验服务活动(体验岗次数450余次),参加体验活动的学生分别在餐饮服务中心(窗口服务、前厅保洁等)、外事服务中心(前台接待、客房服务、安保巡视等)、商贸中心(整理货架、查验食品质量、安全巡视等)、学宿服务中心(宿舍管理、安全巡视等)和物业服务中心(绿化种植、修剪绿植等)进行了岗位体验工作。
据悉,这一活动不仅受到广大学子的欢迎,也受到了后勤工作人员的好评。这一举措,为创建大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多元优质发展”平台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报通讯员 张蔚 本报记者 靳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