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16日 星期二

    评选名家促进文艺人才的代际传承

    广东建设岭南文化新高地

    作者:本报记者 吴春燕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16日 01版)

        国内不少文艺类奖项以评选作品为主,广东率先把评选的目光瞄准德艺双馨的人才。近日,第二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表彰座谈会在广州举行,中国第四代电影导演丁荫楠、出版家岑桑、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斯奋等15位广东知名文艺家获此殊荣。随后,第二届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评选结果揭晓,在全国较早开展产业集群前沿性与交叉性研究的学者王珺、在国内倡导“文化诗学”的学者蒋述卓等10位知名社会科学家获此殊荣。

     

    抵制诱惑,耐住寂寞

     

        广东曾涌现出一批引领时代的优秀作品。电影《海外赤子》《雅马哈鱼档》和电视连续剧《和平年代》《英雄无悔》《情暖珠江》等全国热播;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大地飞歌》等全民传唱。新的历史时期,广东应如何鼓励文艺工作者抵制诱惑,耐得住寂寞,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作品?

     

        “退休后,我仍将作品送到基层中去展出,接受社会观众的检验。”艺术家郭绍纲如此讲述他的创作经历。舞蹈家陈群强调,完成一部优秀作品,就要深入生活,“素材是不会主动来找你的,只有主动感受和挖掘,才能和它们相遇”。

     

        “自觉抵制各种诱惑,我花了16年的时间进行《白门柳》的创作。优秀作品是艺术创作的终极追求,而不是急功近利地去迎合屈从市场趣味和世俗时尚。”刘斯奋说。近年来,他创办广东诗书画研究会,着力在岭南文艺界培养诗书画兼修的“通才”。他认为,年轻艺术家应当确立人生定位,并为之不懈奋斗。

     

        话剧表演艺术家姚锡娟说:“现在的年青一代受到的诱惑比较多,在文艺创作上,有时候难以单纯地投入,守住艺术的理想变得有点困难。年青一代要树立崇高的艺术理想,要耐得住寂寞。”

     

    以老带新,代际传承

     

        此次获奖的15位文艺家从事创作的时间都已超过50年,他们的艺术生命力没有枯竭,仍走在创作的道路上。有青年学者表示,此次评选表彰的15位文艺名家和10位学术名家,树立了标杆,是青年人学习的榜样。

     

        出版家岑桑说:“现在很多文艺工作者忽略或者不够重视‘深入生活’,这是艺术创新无法实现的重要原因。沉浸在生活的变化中,让新的东西撩拨起创作的激情,这才是文艺进步的源泉。”

     

        方展荣从艺潮剧已经57年,他说,古老的剧种必须有人去坚守,目前更要注重对“德艺双馨”文艺人才的培养,学艺先学德,年轻人学艺术要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否则难以成才。

     

        评选名家的目的是为了文艺人才的代际传承。广东省委宣传部文艺处负责人表示,广东将以一系列手段加大对中青年艺术人才的培养力度。继续推动评选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家以及广播影视青年创新人才、出版青年创新人才。落实“作家签约制”,以中青年作家为重点,通过选题与创作实绩相结合的办法推出人才。全方位支持中青年文艺人才创业创新,资助扶持其开展创作研究、承担重点项目、参加重大活动。广东还计划在开展一带一、一带多等形式的名家传承活动,推进美术、音乐、舞台艺术等文艺门类的“一荐一”活动,以老带新,培养中青年文艺英才。

     

    提高创新能力,建设人才高地

     

        历史上,岭南文艺名家辈出,他们创作出许多名篇力作。如何在新时期推出更多具有中国风骨、岭南风格、世界风尚的精品力作?广东提出,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为重点,建设一支门类齐全、业务精湛、德才兼备的文艺人才队伍。

     

        书法家陈永正提出,创新是一切文艺创作的追求,但创新不是空谈,没有全方位的人文修养,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创新。粤剧表演艺术家陈笑风则认为,凡是艺术都是不断发展创新的,“艺术创新的前提是充分立足于传统基础上,保留这种艺术形式最基本的内涵”。

     

        名作与名家共生。记者从广东省委宣传部获悉,广东面向国内和国外两个人才市场,将个体引进和团队引进相结合,将全职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通过岗位聘用、项目签约、人才租赁和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引进人才,特别是引进一批影视、舞台艺术创作生产急需的编剧、导演、市场营销、新媒体运营等人才,提升广东文艺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大力实施“广东特支计划”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培养工程,造就有影响力的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文物保护、文化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文化名家和艺术大师,实施“文艺名家造就计划”,建设“文艺粤军”“理论粤军”,建设岭南文化新高地。

     

        (本报记者 吴春燕)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