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13日 星期六

    独龙江巨变

    ——新春探访全国最后通公路的乡镇云南独龙江乡

    作者:本报记者 张勇 任维东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13日 03版)
    独龙江边的村寨。本报记者 张勇摄
    今年云南省“三下乡”队伍第一次来到独龙江,省第一、第二人民医院、省中医院的医生们为独龙族群众免费看病,省科协的少儿科普展示吸引了独龙族孩子们围观,省文联的书法家、摄影家为乡亲们写春联、拍全家福。图为省城医生为独龙族群众看病。本报记者 张勇摄

        从滇西怒江大峡谷北部攀上高黎贡山,车辆先在原始丛林中陡峭狭窄的公路上爬行,又穿行在白茫茫的雪山之中,当从雪岭中的独龙江隧道穿越而出后,云雾笼罩下的独龙江便逐渐展现出她那碧玉般翠绿的身姿。

     

        “我们离外面的世界更近了!”全国时代楷模、独龙族的杰出代表高德荣感慨地说。随着一年前高黎贡山独龙江隧道的正式通车,居住在独龙江畔的4000多名独龙族乡亲告别了每年因大雪封山与外界隔绝半年的艰苦岁月。

     

        “没想到独龙江变化那么大!”2月3日,到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过“开昌瓦节”的人们感叹地说。作为云南民族“直接过渡地区”和独龙族唯一聚居区的独龙江乡,过去是全国最偏远、最贫困的乡镇之一。如今,一栋栋具有民族色彩的崭新楼房、一条条宽敞整洁的街道、一排排太阳能路灯,无不昭示着一个日趋现代化的美丽小镇正在独龙江边崛起。

     

    节日之变

     

        2月3日是独龙族一年里唯一的节日“开昌瓦节”,如同汉族的春节。

     

        这天,上千名独龙族群众从村村寨寨会聚到乡政府所在集镇的“开昌瓦”广场,以“感党恩 爱祖国 奔小康”为主题的2016“我们的节日·开昌瓦节”在这里揭开大幕。一头体形硕大、浑身黑色的“独龙牛”闯进广场,独龙族群众围着这头人工精心制作的“独龙牛”跳起了舞蹈,在急促响亮的鼓声中,年迈的祭司用锋利的梭镖刺倒了“独龙牛”,人们欢呼起来,庆贺剽牛仪式的成功,庆贺新的一年幸福吉祥的日子即将开始。大家载歌载舞,用独龙族语言唱起了《独龙人民跟党走》《美丽的独龙江》等歌曲。

     

        今年“开昌瓦节”有许多“第一次”。多少年来,独龙族乡亲们都是在被雪山与外界隔绝的状态下自己过节,今年却有许多山外的客人来与他们一起过节。往年是各村寨各自过节,今年却是全乡男女老少一起来过节。今年还有省州部门的“三下乡”活动带来了许多艺术家、医生和科普人员,独龙族乡亲们第一次真切地在现场看到了省州艺术家们的歌舞表演,第一次不出独龙江就享受到省里大医院一流医生的现场诊疗服务,孩子们围着会跳舞的机器人瞪大了眼睛……

     

        还有五位独龙族纹面老人坐了两小时的车赶来过节,年届七旬的她们跳起舞来与年轻人一样欢快,她们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程,见证了从衣不遮体的蛮荒岁月到今天艳丽盛装的幸福日子,她们那纹面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满足的笑容。

     

    山路之变

     

        “公路一畅通,独龙江人一步登天!”这是许多了解独龙江的人们共同的感受。一年前,进独龙江的公路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仅从贡山县城到独龙江就需要9个小时,而从怒江州府六库到独龙江则需要两天时间。更让独龙江群众痛苦的是,公路每年只能通半年,冬春两季雪山上的公路被大雪阻断,独龙江半年中几乎与世隔绝。

     

        2010年以来,云南省实施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独龙江简易公路改造成沥青公路,特别是当年年底6.68公里长的独龙江隧道贯通通车,创造了国内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最长隧道的记录,此后贡山县城到独龙江仅需3小时,六库至独龙江当天可到达,四季畅通。2014年4月,就在独龙江隧道刚贯通时,有一个全身烧伤的5岁的独龙族女孩就幸运地迅速穿越隧道被送出独龙江,送到了北京抢救,为抢救其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

     

        回忆往昔,1999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帮助下,独龙江乡有了第一条通往山外的简易公路,成为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镇。独龙江边防派出所教导员张维告诉记者,通公路之前,从贡山县城进独龙江必须走两天一夜的山路,其中要在雪山上住宿一晚,当时雪山小路上有东、西两处哨房(小木屋),供赶路的边防官兵和群众临时住宿和做饭之用,条件比《驿路梨花》中的山中驿舍还艰苦。

     

    家园之变

     

        普文清是独龙江畔的普卡旺村的独龙族青年,过去全家三口人住在低矮破旧的小木房里,靠他在乡里打零工维持生计。2013年,各级政府投资帮助普卡旺村全部新建了住房,房屋是宽敞明亮的杆栏式砖混结构,外形保持了独龙族木板外墙茅草屋顶的风格。普文清一家住进了新房,在乡村干部的指导下种了一亩重楼和草果,一年药材收入三四千元,去年家里还买了彩电和冰箱。

     

        普卡旺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很快发展起了旅游业,部分房屋租给了一家外地公司经营乡村酒店。

     

        在巴坡村,近几年来由政府提供种苗和技术培训,村里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草果,小学教师木朝忠家以前全家5口人只有他2000元的工资收入,3年前他家与另一户村民合种草果近80亩,去年草果收入达到36000元,成为小有名气的草果大户。

     

        2009年,独龙江乡还处于整乡整族贫困状态,全乡经济总收入仅49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916元。

     

        为了“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2010年云南启动了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工程。五年共落实建设资金13.04亿元,实施了安居温饱、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素质提高和生态环境保护六大工程和后两年巩固提升项目,使独龙江乡发生了巨大变化,结束了不通程控电话、不通宽带网络、不通移动4G网络的历史;建成独具民族特色的安居房1068户;全乡4万多亩草果和2000多亩重楼的种植、以独龙牛为首的畜牧业的发展,使独龙族群众的收入明显增加。2014年年末,独龙江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2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25元,学校教育用房建筑面积较2009年末增加6000多平方米。

     

        独龙江乡的贫困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贫困的缩影,独龙江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的经验为怒江大峡谷脱贫提供了样板。如今怒江州正在实施脱贫攻坚整州推进工程。相信在五年之后,独龙江峡谷、怒江大峡谷新的巨变之时,就是独龙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的小康梦圆之时!

     

        (本报记者 张勇 任维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