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太原年味正浓,但山西医科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于琦一大早就钻进了书房,继续进行生物医学数据挖掘项目的研究。虽然电脑屏幕上只是字符和快速跳动的画面,但在他眼中,这些数据就像他的“孩子”一样。“我正在做‘生物医学实体关系挖掘’研究,意图通过文本挖掘、实验验证,加速生物医学假说的生成。”于琦告诉记者。
生于1982年的于琦,是个标准的高校“青椒”(青年教师),凭借出色的科研能力,他被破格评上了副教授,“过去一年可谓我的幸运之年,收获了很多。”
于琦的学术论文《追溯数据库的使用:数据库链接网络的主路径识别》刊登在本领域国际权威期刊《信息计量学》杂志2015年首期首页。加上之前发表的学术论文,他评上了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资助……尽管获得了诸多荣誉,但在于琦看来,这些成绩与国家、学校对“青椒”的关注和支持分不开。“做研究、写论文不易,获得国家的资助更是很难,但我们只要勇于付出,总会有收获”。
于琦说,这一年自己收到了多位同行的报告邀请,“这个过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不仅仅是分享研究内容,更是分享高校‘青椒’群体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不过,他也坦陈,现在高校“青椒”面临的困境也不少,比如发展空间受限、整体待遇较低、科研项目申请难等。“‘青椒’,是当下我国学术与科研的新生力量,也是未来的中坚力量,希望国家可以更多扶持”。
提及新年愿望,于琦说:“一步一个脚印完成自己的工作最重要。希望今年可以多读20本书、把数据挖掘做到更深层次……当然,认真完成一年的400多个课时是必需的!我的学生们都很可爱。”提到学生,严肃的于琦笑得灿烂,“科研固然重要,但教书育人仍是我的第一要事。”
(本报太原2月11日电 本报记者 田延辉 晋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