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11日 星期四

    在青石板上守望乡愁

    作者:本报记者 赵斌艺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11日 01版)
    古镇街头的油纸伞铺。本报记者 赵斌艺摄

        在四川泸州尧坝古镇,有一棵700多年的大榕树,叫“娘亲榕”。来这里游玩的人都听过它的故事:聂郎辞母赴东海后,聂母日日在此翘首以盼,最终含恨离去,葬于树下。

        大年初三,“娘亲榕”依旧游人如织,人们把一根根红布条系在盘根错节的榕树须发间,许下一个个美好的新年愿望。

        在尧坝古镇,古树、古街、古宅,处处都有道不尽的故事和传说。时代在变,尧坝古镇里承载着乡愁的事物没有变——青石板的老街、结着蛛网的古庙、街边的豆花饭和烟笋汤……

        古镇留住了时光,也留驻了一代代人的乡愁。

        离古镇大门不远,一家油纸伞铺聚满了人。梅兰竹菊、荷塘月色……一幅幅的精美图案吸引了许多游人的目光。“这些油纸伞都是我亲手绘制的,好多人都专程来买,有的还带到国外。”画师陈银道说,油纸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人喜爱,他作为传承人深感自豪。

        陈道银的店铺边上,淦大爷正推着小车卖糖画。盘面上有各种动物图案,指针转动后停在什么动物上,大爷就舀一勺糖,做成对应的小动物。“我做糖画已经20多年了,当年吵着闹着买糖画的小朋友都结婚生子了,我又为他们的孩子做糖画。”淦大爷边讲着故事边笑着说。

        在尧坝,年长的人坚守着传统技艺,年青一代也开始行动起来。1986年出生的邓启明,3年前接管了爷爷创办的“邓黄粑”。2011年,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毕业的邓启明远赴印尼工作,一年半后父亲不幸去世,他放弃高薪工作,回乡接过了祖辈传承的手工技艺,“我小时候就想通过努力学习,从这里走向世界,走出去后,心里更加惦记家乡和父母,现在回来继承家业,也好就近照料我的母亲。”这个30岁不到的年轻人,这两年还在网上开了店,每年仅网上成交额都有好几十万元,“购买的人多数是遍布全国的老乡,能给他们送去家乡的味道是我最大的获得感。”这位年轻的传承者,给传统技艺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在尧坝这座200户人家的古镇里,没有一家空宅,人们生活于斯,成长于斯,居民们在青石板上守望乡愁。邓启明说,在他的心底,“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本报泸州2月10日电 本报记者 赵斌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