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05日 星期五

    亮宝

    长台关楚墓编钟

    作者:张堃 文/图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05日 05版)

        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乐器,每逢征战、宴飨、朝聘、祭祀,编钟的演奏必不可少。而出土于河南信阳的“长台关编钟”,虽然只有13枚,规模不算很大,但是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声名远播。

        1970年4月24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当时,“东方红一号”向太空播放的乐曲《东方红》,就是由这套“长台关编钟”演奏的。

        1956年的春耕时节,河南省信阳长台关乡小刘庄村的村民们在打一口水井时偶然发现了古墓。消息不胫而走,四邻八方的乡亲们都放下手中的活计,蜂拥而来。随后赶来的河南省考古专家们对墓葬进行了仔细发掘。这是两座春秋时期的大型楚墓,是当时河南省所发掘的墓葬中,形制最大、藏品数量最多的楚国古墓葬。

        两座并排的楚墓,形制相同,都是大型木椁墓。墓葬就像墓主人生前使用的住房一样豪华舒适,由前室、主室、左侧室、右侧室、后室、左后室和右后室七间组成。专家说,用长方形的栎木建造、具有七个椁室的结构,是当时中国湖北、河南、安徽、湖南等省所发现的楚墓中,形制最为庞大的。

        发掘出土的众多陪葬品中,这套编钟造型古朴,纹饰精致,尽管埋藏在地下已经两千多年了,却没有一点伤痕,而且连细小的腐蚀锈片也找不到,13枚编钟从大到小,排列井然有序。

        因为这套编钟出土于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专家就将这套编钟命名为“长台关编钟”。那么,这套“长台关编钟”的主人,究竟是谁呢?他又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呢?考古专家通过编钟上的铭文找到了答案。

        长台关编钟一共有13枚,铭文就铸在其中最大的一枚上面,铭文的内容只有短短12个字:惟荆历屈抑晋人救戎于楚境。这篇铭文对于人们了解这套编钟的主人和它制作的原因,有重要的意义。铭文大意说:一个叫荆历的人,曾迫使晋国人屈服,使得楚国救回了戎人。而这套编钟的主人,就是荆历,荆历就是这个事件中,率领军队的左司马眅。楚国人一般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字,司马眅就是公子启,也就是楚昭王的哥哥。

        专家通过铭文所记录的墓主人荆历这一线索查找检索史料,揭开了隐藏在这套“长台关”编钟铭文背后的传奇故事。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但最主要的矛盾,就是晋国和楚国的矛盾。古文献中关于晋国和楚国,因为戎人而发生的冲突一共有两次,其中一次就是楚昭王十年,楚国出兵灭掉了戎国,而首领赤跑到了晋国。楚国当然不甘心,于是就派出了左司马眅率军进行屯扎、恐吓晋国要发动战争。晋国当时正在闹内乱,当然不敢跟楚国人交锋,所以就把赤交给了楚国,楚国因此获得了胜利。

        楚国大将左司马眅、申公寿余、叶公诸梁率领的“申息之师”大军,是一支强悍的部队,善于作战,英勇无比,有“虎狼之师”的名号,南征北战,战功显赫。公元前479年6月,楚国大将左司马眅战死沙场,被后人葬于他生前驻守的关隘——河南信阳长台关城阳城,并把他所立下的战功铸造于编钟上。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的专家,通过测量编钟的振动方式意外发现,长台关编钟的每枚钟体都能发出两个音,也就是“一钟双音”。随后,民族音乐研究专家也专程前往河南信阳,轻轻敲击这套编钟,演奏出了《东方红》乐曲,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了音,并成为每天广播的开播曲。

        在长台关编钟发掘出土14年之后的1970年4月,由这套编钟所演奏的乐曲《东发红》,通过“东方红一号”卫星,不间断地向太空播放,遨游天际,响彻寰宇。专家介绍说,中国人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世人瞩目。卫星上循环播放的乐曲《东方红》,是那个年代有代表性的中国乐曲,家喻户晓。“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使得浩瀚的太空,终于有了中国的声音。当时考虑一定要用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乐器来演奏,用这套编钟来演奏《东方红》,主要是因为这套编钟是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工作者在楚墓中发掘出土的第一套春秋时期的编钟。

        编钟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乐器,自古就有“堂下之乐,以钟为重”的说法。编钟一般由钲、篆、枚等部分组成,钲指的是钟体正中间的长条,篆指的是钲两侧的横条,枚指的就是钟上的乳钉。这套长台关编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为研究中国音乐史和古代炼铜铸造工艺,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直到今天,人们依然可以用这套“长台关编钟”来演奏。在河南信阳博物馆“淮上春秋”展厅里,摆放着一套按照“长台关编钟”的发声原理复制的新编钟,讲解员每天现场轻轻敲击编钟,为游客演奏,那悠扬的乐曲带领人们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时空,身临其境感受到楚人生活的那份优雅与从容,把对生活中的审美、崇尚礼乐延展到各个层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