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05日 星期五

    山东杨家埠:年画艺人天天忙“年”

    作者: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杜在健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05日 09版)
    1月12日,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年画艺人晾晒刚刚印制好的木版年画。 新华社发(张驰摄)

        临近春节,年画古村山东潍坊寒亭区杨家埠越发忙碌。走进杨家埠,人们仿佛听到掀宣纸的沙沙声,闻到年画晾阴的淡淡油香。

        “那块老爷子留下的老版,加印1万张。”2日上午10时许,和兴永画店传人杨乃东放下手机朝作坊喊话,让3名工人赶进度。

        “这是‘活画’。”老杨把如此好的订单归功于“腊月初八留古画”带来的运气。“这不是吃老本,要转思路才能有销路。”老杨说,老爷子留下来的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画版,所印年画卖到15元一张,比传统年画贵出两三倍。在作坊的案子上,摆着七八套这样的画版。

        过时老版的重新审视和翻印,不是老杨的率性之举。去年以来,杨家埠年画风筝民俗手工业出现市场疲软现象,艺人和画店收益缩减。穷则思变,不仅是和兴永等画店,村属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所也是如此,他们拿出了库存的一百多套烙有二十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印记的老画版,正翻印结集,作为“年画档案”,迎合大众欣赏口味。

        杨家埠,三百多户人家,家家点染,户户丹青,从事年画制作销售的经营业户有200多家,每年有10%的新品种充实市场,以满足大众和客户的需求。

        趁年关岁末做大销售,杨家埠艺人不遗余力。靠手工扎制做大的天成风筝,凭借伦敦奥运开幕式中惊艳亮相的风筝工艺,另辟蹊径增添了与风筝相关的花灯工艺。

        “不敢接订单了,元旦以来推辞的订单不下20个了。”天成风筝艺人王永训忙得歇不下来,正在为发往甘肃天水的造型工艺进行包装。他介绍,去年10月份以来,备年的花灯订单不断,现在全厂忙得团团转,每天的销售额达到5万元以上。

        杨家埠民俗文化浓厚,据统计,仅从事花灯工艺和手工布艺的艺人就达到180余人。

        与其他艺人忙年不同,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红卫忙的是“文化交流”。

        “每次文化交流我都拿出最满意的作品,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她在1月31日携带家族龙头蜈蚣风筝参加了在省文化馆举办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活动。去年至今,她到法国、比利时和武汉、深圳、喀什等地参加文化交流,文化交流订单纷至沓来,占到总销售额的60%以上。

        专注手工精制,所以民俗味儿浓。工艺要求严而高,成为艺人坚守传统民俗的一大准则。

        杨家埠的民俗,因为年关变得炙手可热,艺人在打开销路的同时,开始盘点进板子、买宣纸、购竹板、存绢帛,然后闭门谢客画样刻版、拈竹点染,以图来年兴旺。(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杜在健)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