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03日 星期三

    新理念新发展·聚焦“十三五”系列调研

    绘就一幅天蓝地净水绿村美的江南画卷

    ——浙江省德清县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的实践和思考

    作者:项乐民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03日 10版)
    德清通过良好的环保措施,将绿水青山转换成生产力,让经济社会发展和当地农户生活受益。

    图片来源:浙江广电/德清住建局
    德清优质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向全国。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早在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便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顺应农民群众的新期盼,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大决策。时任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思路政策,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2010年,浙江省委、省政府进一步作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决策,要求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切实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长期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德清县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指引下,创新思路、狠抓落实、操作到位,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路径。2014年浙江省“深化千万工程 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在德清县召开,标志着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从德清出发。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日前,围绕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问题,德清县委多次到乡镇、行政村开展新一轮密集调研,与基层干部群众一起交流探讨,总结了一些经验,也作了一些思考。

     

        1 美丽乡村升级版是农村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新农村建设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这几个概念之间不是替代、转变的关系,而是包容、升级的关系。立足于历史的高度、发展的角度,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升级版,对德清而言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建设美丽乡村升级版是体现勇于走在前列的责任担当。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作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基层实践表明,建设美丽中国,乡村是重点和难点所在。可以说,没有“美丽乡村”就谈不上“美丽中国”。德清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升级版是县一级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在农村地区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和有益探索,符合中央总体构想,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也符合三农发展实际。对德清基层干部来说,建设美丽乡村升级版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更是一种责任、担当,做好这项工作,我们义不容辞。

     

        建设美丽乡村升级版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对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叶子”也要“票子”,既要乡村美丽也要生活富裕。我在基层与镇村干部、村民座谈交流时,大家都普遍反映,通过近年来的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越来越美,而且生活也越过越好了,强烈要求我们把这项工作一以贯之抓下去。这让我体会到,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是一项惠及千千万万农村百姓的民生工程,直接关系到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全力以赴、加快推进。

     

        建设美丽乡村升级版是实现农村更高水平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美丽乡村升级版是新农村建设的深化,一方面它既是对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方针的秉承和发展,又是对其内涵实质的进一步丰富和充实,集中体现在尊重和把握了其内在发展规律,更加关注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功能多样化发展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从另一方面来说,建设美丽乡村升级版既体现在自然层面,也体现在社会层面,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有着重要意义。

     

        2 变点上美丽为全域美丽 变美丽环境为美丽经济

     

        美丽乡村建设既是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的具体行动,又是造福千万农民的美丽事业。近年来,德清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县情,把惠民利民作为根本出发点,加快推动建设成果向经营成果转化,努力打造由内而外的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

     

        (一)全力做好提升文章,变点上美丽为全域美丽。我们坚持以升级版要求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管理和提升,在全县域绘就一幅天蓝、地净、水绿、村美的江南画卷。在全国首次农村人居环境普查中德清县位居第一。

     

        把“盆景”变成“风景”。乡村的美,首先要美在环境面貌上。走访时,乡镇和村干部的反映和我们的感受都有共同的一点,就是长期以来农村布局分而散、杂而乱。如何改变这样的面貌?在这个方面,这些年德清县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德清县坚持“一张蓝图管到底”,以“多规合一”“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等国家试点为契机,在布局上高起点编制县域总体规划。分区分类制定村庄整治指引,在节点上投入13.8亿元打造了一批美丽宜居示范村庄,还在沿线上建设了环莫干山异国风情休闲观光线、中东部历史人文观光线、东部蚕乡古镇休闲观光带和中部防风湿地休闲观光带等4条串联美丽村庄的景观带,串点连线成片,把美丽乡村“盆景”变成“风景”。

     

        让垃圾污水有了“家”。在调研中,不少群众都说,以前农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大家意见很大,但现在垃圾和生活污水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这让他们很开心。听到这样的评价,更坚定了德清县对保护好农村环境的决心和信心。针对以往垃圾处理体制不顺、标准不明、权责交叉、条块分割、管理缺失等问题,德清县创新实施“一把扫帚扫到底”城乡环境管理一体化模式,由城乡环卫发展公司对全县域内集镇、村庄、河道、道路及绿化,实行保洁、收集、清运、处理、养护“五统一”。同时,推广可堆肥生活垃圾和废弃秸秆等农业生产垃圾的循环利用,初步实现垃圾处理源头减量化、收集分类化、处理资源化,城乡垃圾收集覆盖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均达到100%。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德清县在浙江省率先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在建设中因地制宜采取三种模式,城郊村庄纳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平原水乡地区实行村庄集中处理,山区村庄采取分户处理,并健全完善县、乡镇、村、农户及企业“五位一体”长效运维管理机制,实现了“一根管子接到底”。2014年以来投入4.25亿元,实现自然村全覆盖,农户受益率达90%以上,全县Ⅱ类、Ⅲ类水占比达75%。

     

        (二)全力做好转化文章,变美丽环境为美丽经济。美丽乡村不仅美在环境,更需美在产业上。坚持深化改革、产业培育、农村电商多管齐下,将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优势。

     

        “美丽乡村+改革”,改革唤醒沉睡资产。着眼“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全面推动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用益物权、集体资产股权确权颁证。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全县76%的土地高效流转,带动了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现了亩产“千斤粮、万元钱”。推出17类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金融产品,共计发放贷款7.75亿元,实现“死产变活权,活权生活钱”。东衡村水产养殖大户陆英田告诉我们,买饲料、购鱼苗等都急需资金周转,以前贷款找亲戚朋友做担保,既麻烦又欠人情。现在好了,可以用自己农村的房屋做抵押,已经从银行贷到了30万元,贷款融资方便多了。

     

        “美丽乡村+旅游”,生态催生民宿经济。这几年,依托西部莫干山区域的良好生态环境,我们充分整合盘活旧农房、旧厂房、旧校舍等闲置资产,培育发展了以“洋家乐”为代表的中高端低碳民宿旅游新业态。2007年,德清县第一家“洋家乐”裸心乡诞生,2009年德清县首创提出“洋家乐”概念,此后“洋家乐”之风吹向全球,莫干山被纽约时报评为全球最值得一去的45个地方之一。截至目前,德清县共有民宿350家,全年旅游业接待游客13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3亿元,裸心谷年“床均税收”超10万元。在调研中,莫干山镇劳岭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地村民都笑着跟我们说,以前这里就是个穷乡僻壤,姑娘都不愿嫁进来,但是这几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摇身一变,这里成为每到节假日游客蜂拥而至、一房难求的精品民宿集聚区和休闲度假目的地。

     

        “美丽乡村+互联网”,农村电商蓬勃发展。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德清县已经启动了美丽乡村+互联网项目,以农村电商发展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县级层面成立淘宝“特色中国·德清馆”,在乡镇层面建立电商创业园,在村级层面培育电子商务特色村。目前,全县行政村已实现电子商务服务点全覆盖。在德清,不光是年轻人热衷网购,很多农村中老年人也开始很时髦地“触网”。在筏头乡后坞村的农村淘宝店里,来买东西、卖特产的村民很多。他们说,这辈子想也没想过,不懂电脑的农民,还能在家门口通过网络把地里的东西卖出去。

     

        (三)全力做好统筹文章,变城乡二元为城乡一体。建设美丽乡村,最终目的是让农民过上“两富两美”的幸福生活。以经营乡村的理念推动农民增收、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以城乡发展的全面融合,切实提升农村百姓获得感。

     

        农村居民多元增收。近年来,我们以农民增收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工程,让农民的口袋持续地鼓起来。健全城乡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让农民成为产业工人,切实增加了工资性收入;依托现代农业、民宿经济和农村电子商务,让农民成为创业主体,有效增加了经营性收入;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敲响全国农地入市“第一槌”,明显提高了农民土地流转分红、房屋出租、集体经济股权分红等财产性收入;同步农民转移性收入也保持了较快增长。调研中了解到的情况反映出,这些富民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德清土地流转均价为1000元每亩每年,西部山区农房出租价格最高达7万元每幢每年,带动农民增收1.83亿元,人均增收5936.9元。2014年,德清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里程碑式突破2万元大关;2015年预计达到24988元,城乡收入比降至1.75:1。

     

        公共服务一体均衡。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德清县致力于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让老百姓吃上了一颗“定心丸”。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城乡融合,加快“清洁德清”“畅通德清”“智慧德清”建设,全面完成城乡供水、公交、垃圾和污水处理“四个一体化”工程,构建了统筹城乡的水利、交通、能源、信息“四张网”,做到了城乡覆盖、一体均等。在浙江省率先启动户籍制度改革,依附在户籍上的33项城乡差别政策已有32项全面并轨,彻底打破城乡之间的“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户改”后,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等均实现并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540元。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保障范围由之前城镇户籍居民扩大到了全县所有户籍居民,只要符合条件,农村居民同样可以申请。

     

        社会治理优质高效。农民富足的背后离不开平安、稳定、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德清县坚持在法律框架内推进乡村治理,全力构建法治、德治、自治“三治一体”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推动农村社会环境更平安、更和谐。特别是德清的“德文化”非常突出,近年来我们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在乡村治理中倡导以德化人,深入开展“讲道德”系列工程,共设立了43个民间“草根奖”,百姓设奖奖百姓,引导培育了良好的村风、民风。创新推行“乡贤参事会”,动员鼓励本村老党员、老干部、复退军人、道德模范、企业法人、机关干部等加入,让乡贤能人成为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的有力助手,激发自治活力,形成自治合力,农村治理实现从“代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

     

        3 以“绿色”和“共享”理念绘就美丽乡村新版图

     

        从整治环境卫生到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从提升生活品质到创造美好生活,德清县在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大道上一路探索、一路前行。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提出了“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要求。我们将从德清的长远发展考虑,坚定不移地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之路走下去,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发展新空间、新动力、新亮点,绘就德清美丽乡村新版图。

     

        (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推动提挡升级。建设美丽乡村,是党中央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经过多年的努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更高标准、更深层次、更广视野来看,当前不管是在德清县,还是全省乃至全国,美丽乡村建设中还存在一些普遍的共性问题。就我们德清县而言,我们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点上亮点多、面上出彩少,“百村一面”现象比较突出等问题。这些问题和短板不仅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并予以特别关注,更是我们推进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在今后美丽乡村升级版的建设中,我们要立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全国“多规合一”试点为契机,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更好地找到生态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结合点,利用好“先天”的优美环境,实施“后天”的精美改造,做足村庄自然资源、文化内涵、产业特色等文章,集中力量打造精品村,形成视觉和心灵上的冲击,通过示范引领,真正将德清美丽乡村进一步提挡升级。

     

        (二)坚持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产业发展是支撑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没有产业支撑,美丽乡村就不具备可持续发展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近年来,我们坚持以治水为突破口,坚持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借助“绿”字做活产业文章,不仅让生态环境变绿了,生产方式也变“绿”了,实现了村美人富。特别是西部一些乡镇,坚持环境保护优先,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现代农业、文化创意产业、休闲旅游产业、新兴服务业,实现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这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以治水为突破口抓转型,抓得准、抓得实,必须长期抓、彻底抓。在与乡镇和部门交流中,我们一直倡导要追求更多“绿色的GDP”,绝不要“污染的GDP”必须治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绿水青山,真正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整治涉水排污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技术改造,倒逼产业转型升级,腾出环境容量,留出发展空间。

     

        (三)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创造美好生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老百姓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必须把满足群众的需求、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让群众满意,作为我们的努力方向,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满意导向,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向老百姓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比如,针对调研中老百姓关心最多的增收问题,一方面,我们将围绕“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大力推动诚信农产品建设,积极培育莫干黄芽、清溪花鳖等优质、放心、有知名度的产品,并借力网络经济大潮促进农产品流通销售。另一方面,牢牢抓住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有利机遇,大力推动农旅融合,统筹建设开发乡村及景区旅游项目,带动农民增收。同时,结合中心村建设、矿基地改造和基础设施提挡,兴建标准厂房、商业用房、外来建设者公寓和各类市场,增加村级集体和农民收入。比如,针对很多干部群众反映的农村基础设施和乡镇集镇建设相对落后的问题,我们将进一步提速国省道改建和镇村公路等一批交通项目,持续深化小城镇特色化建设,加快完善镇村配套公共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四)坚持以共建共享为目标凝聚各方合力。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方位。建设得好不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很重要,农民群众自身的主体作用也不可缺少,主体积极性调动得怎么样,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工作成效。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体会到,农民主体意识还不够强,比如我们通过“一把扫帚扫到底”扫干净了路面和村庄整体环境,可老百姓自己家里的庭院、房前屋后还存在不干净、不整洁等“死角”。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发动广大老百姓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进来,形成全民的自觉行动。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可以从村庄选点布局、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和长效管理等方面,探索群众参与的有效机制,认真采纳群众的合理化建议,让美丽乡村建设更接地气更受欢迎。要加强教育引导,通过积极开展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在村、组内开展绿化养护、卫生保洁、生态宣传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活动,把经济账、环境账、健康账算给群众看,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要在巩固财政投入的基础上,从政策资金、人才技术、基础设施、文化建设、环境整治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特别是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加入,吸引更多“他力量”助力,闯出一条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子。

     

        (作者为中共德清县委书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