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意大利经济终于摆脱了持续三年的衰退而恢复增长,但其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前景仍不容乐观。
据意大利央行与财政部等官方机构公布的最新预测结果,2015年该国实际经济增长率约为0.7%至0.9%。虽然这一增长率并不算高,但是考虑到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2014年,意大利国内生产总值共萎缩超过9%,退回到2000年的水平这一状况,终于再次复苏的确令人振奋。实现此次复苏的最主要原因,是受到近一年多来国际油价持续走低、欧元贬值、欧洲央行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流动性增加等宏观经济因素的积极推动。此外,为期半年的米兰世博会也起到了重要的“强心剂”作用。在上述情势下,意大利的国内需求与对外出口都出现了明显增长。总体而言,意经济重拾增长有助于提振国内的消费与投资信心,也将为其继续推进一系列政治与经济改革营造有利环境。同时,作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与最大的重债国,意大利经济实现复苏对于当前仍缺乏活力与增长动力的欧元区乃至欧盟经济也是利好消息。
然而,就中长期而言,随着上述宽松宏观经济环境的刺激效应逐步减弱,意大利经济体系的诸多结构性弱点还将凸显:
首先,投资不足的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改变。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当前意大利的投资率明显低于欧盟国家平均水平,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甚至出现了下滑趋势。在公共投资领域,由于政府债务始终居高不下,债务累积额至2015年11月已超过2.2万亿欧元,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意大利政府仍需进一步压缩财政赤字,故其增加公共支出的空间极其狭窄。在私人投资领域,一方面,受到大量中小企业破产的冲击,投资者信心仍比较脆弱;另一方面,银行体系趋于不稳定也造成信贷融资渠道不畅。2015年11月意政府批准救助四家小银行,2016年初多家大银行股票遭抛售,该国银行体系存在的不良贷款问题随之浮出水面,受到广泛关注。虽然近期意大利政府与欧盟委员会已就处理不良贷款问题达成协议,但是协议具体落实需要时间,能否明显改善国内信贷环境尚待观察。
其次,结构性改革推进缓慢将拖累经济增长。近两年来,意政府努力推行旨在“提高公共部门效率,激发经济活力”的改革,但效果不尽如人意。从经济改革方面看,放宽解雇限制的劳动力市场改革实施后,的确产生了一些积极效应,但目前失业率高达11.5%,青年失业率更高达38.1%,未来针对劳动力市场其他问题的后续改革以及配套的就业支持措施仍有待推进。此外,在养老金体系改革方面,继2015年4月意大利宪法法院驳回蒙蒂政府时期提出的养老金削减计划之后,新的养老金改革方案一直处于讨论阶段,尚未进入立法程序。从政治改革方面看,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意大利政府极不稳定、立法与决策效率低下的局面,伦齐政府上台后即提出了两项关键的政治改革计划:选举法改革与议会结构改革。然而,推进这两项改革都须修改宪法相关条款,牵涉的党派与政治利益众多,阻力巨大,至今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这必然会拖累经济改革与复苏进程。
除上述结构性问题之外,2016年意大利与欧元区将继续面临通货紧缩压力,以及世界经济增长势头整体趋缓等负面因素,也使得意大利经济进一步复苏的难度增大。总之,2016年意大利能否利用相对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力推政治体系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并以此带动经济改革向纵深领域迈进,切实改善国内信贷与经商环境,将是决定该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