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02日 星期二

    日前,中国工程院发布《中国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战略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多发频发,形势依然严峻——

    如何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作者:本报记者 金振娅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02日 04版)

        近年来,食品安全备受社会高度关注。日前,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战略研究报告》(以下称报告)发布。报告指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多发频发,形势依然严峻。如何确保“舌尖上的安全”?这份由20余家单位、300多位专家历时近4年调研国内25个省市、自治区完成的报告,给出了怎样的答案?

     

        农药、兽药滥用等四类问题凸显

     

        改革开放30多年,是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黄金期”,连续20年每年增幅在两位数以上。

     

        但是,报告指出,2009年至2013年,欧盟食品饲料预警系统(RASFF)通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处于增加状态;2011年至2013年,我国对食品安全重大事件的侦破分别为5200起、12300多起和32000多起。对此,项目执行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庞国芳指出,这一数据显示,一方面国家食品整治力度逐年加大,另一方面说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非常突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5)对食品安全作出了如下界定: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的危害。但是,项目组通过对农产品和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欧盟RASFF网站通报、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状况通报等六方面分析认为,我国目前四类食品安全问题凸显,容易对消费者身体造成影响。

     

        “农药、兽药滥用仍是我国食品安全源头污染的主要来源。”庞国芳介绍,2012年至2015年全国31个省会城市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监测结果显示,农药残留检出率在38.2%至88%区间,检出频次达2.5万余次。“这说明我国在农兽药的应用上处于无序状态。”

     

        而对粮食安全造成长期隐患的则是重金属、真菌毒素等污染物。报告援引粮食部门检测结果指出,我国部分省份的粮食重金属污染超标率超过20%,其中稻谷、小麦和玉米重金属超标率总计9.23%。从地区来看,重金属超标率较高的粮食主要在福建、江西、湖南等南方和西南地区。此外,粮食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受到真菌毒素污染。报告指出,如果使用科学的农产品真菌毒素防控措施,我国每年能减少损失约850亿元。

     

        “食品非法添加和掺杂使假仍是我国目前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不良企业以降低成本、谋求不当利润为目的违法行为缺乏有效监管。”庞国芳介绍,第四类凸显问题为病原微生物污染造成食物中毒死亡。

     

        源头监管过于薄弱

     

        如何对食品进行有效监管,科学的监测是必须的。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仍处于分段、分项目或分职责管理的阶段,因此,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也体现出分段管理的特点,易导致重复性监测,信息不能及时共享,国家有限的监测经费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在专家们看来,监管部门执行力度不够和问责机制不明,是目前食品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的主要原因之一。庞国芳指出,合理的权责设置可使权利相互制约,有些部门不能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同时还是监督者。

     

        他指出,我国现行监管体系“重终端”“轻过程”,源头监管过于薄弱。目前的监管只把市场产品的终端检验作为重点,对生产过程监管缺乏有效措施。

     

        而在食品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约占3%,规模以上企业约占19%,小、微型企业和小作坊占据全行业的80%以上。报告认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监管难度。

     

        在调研过程中,令项目组担忧的是,我国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严重。其中,30%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90%地下水遭到不同程度污染;耕地污染总超标率为16.1%;农业面源污染物已超过工业的7.5倍。

     

        六大保障体系确保“舌尖上”安全

     

        如何对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提出对策建议是项目组研究的重点内容。在对未来10年至20年食品安全发展趋势研判的基础上,项目组提出,首先要制定2016年至2030年的国家食品安全中长期战略规划发展路线图,总目标是不断提高发现能力,促进监管前移,落实预防为主的持续发展战略。

     

        庞国芳介绍,要建立完善六大保障体系做这一规划的基石:法律法规保障体系;风险分析科学决策保障体系;政府服务和监管保障体系;产业技术升级保障体系;人才培养教育保障体系和道德诚信保障体系。

     

        报告指出,通过规划的具体实施,要实现非法添加和掺杂使假等非法生产经营得到有效遏制、食源性疾病微生物污染监测、农兽药滥用得到稳定防控、农业“三废”产生的环境污染得到初步治理等目标。

     

        同时,要制定食品安全风险五项基础监测计划,建立国家五大监测预警网络。庞国芳介绍,五项基础监测计划包括对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环境污染物、农兽药残留、营养成分和国民健康指标、食品真实性等项目的检测。“通过五大监测网络的建立,建立国家级动态监测数据库,形成风险预警网络平台,实现食品安全管理现代信息化。”庞国芳指出。

     

        他介绍,另外的四项措施则分别是实施国家食品安全科技专项,提高食品安全技术创新能力;制订我国食品营养与民众健康水平发展纲要;建立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大数据;加强食品安全道德建设,重塑“食品工业是道德产业”的形象。(本报记者 金振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